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章 论才 续(2/4)

禄。”这不是朱友建在立g,大明官员的俸禄,相较于其他朝代,确实算是比较低的。

朱友建给他们涨薪俸,一方面是为了让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堵住那些贪官污吏的嘴,省得他们以不能养家糊口为借口,行贪腐之事。等到了被抓的时候,还能振振有词。

“皇上体恤百官,体恤百姓,实乃我大明之福,臣等叩谢吾皇天恩!”这次众人不再是躬身行礼了,而是齐齐的跪了下来。虽说朱友建曾多次要求,要尽量减少跪拜的次数,用拱手和躬身行礼来代替,大部分人如今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可这次不同了,皇上不仅是要给百官加俸,还在体恤民力,大家谁能不认同?谁又能无动于衷?

朱友建又摆了摆手:“诸位先生免礼,朕已经说了,除了大朝仪之外,能不行跪拜礼的尽量不要行,朕不看重这些虚礼。你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更加不用如此拘礼。”接着朱友建话锋一转,说道:“诸位先生都是老成持重之人,又经历过不少的大风大浪,见过的人不知道比朕多了多少,因此在这官员的选拔上边,还是需要你们多加把关才行。”

听到这里,大家才算是真正明白过来,皇上今天召见自己等人,有关贺逢圣在占城互市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一,原来还是要在选官以及涨俸禄的事情上要跟大家打个招呼啊!

经过一年的相处,大家对于朱友建天马行空的思路也已经有所适应。既然皇上撇开了贺逢圣的问题不谈,转而在说选官,那大家自然也就需要紧跟着才行。韩爌身为内阁首辅,于是便当先开口答道:“皇上说得极是,历朝历代选拔官员,就是为国选贤,贤才之人也需秉性忠厚,一心为公,方可堪当大任。若选出来的人有才无德,则受苦的是百姓,吃亏的是国家。”

紧接着作为次辅的袁可立也跟着说道:“诚如皇上所言,官员需始终将百姓放于心中,始终牢记要为民做主,不能为一己私欲而忘却百姓,只有如此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官。”

朱友建点了点头,起身在龙椅前来回踱了几步,这才继续道:“这正是朕的意思,诸位先生都是饱学之士,又为官多年,对于朝廷上的许多事情肯定比朕还清楚。不过朕今天想说的不止是这些。”

眼光朝众人又扫了一圈之后,朱友建又道:“韩昌黎先生在《师说》里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朕读后深以为然。假使一老农去教书做先生,只怕他也只会给弟子们讲一些如何做农活的俚语;若是让一铁匠去去做县令,处理政务,只怕他也只会带着那些个衙役们打铁了。所以为官一方,就需知道该如何断案,如何治理百姓;做一御史,清廉公正是首要,但亦需熟知我大明律例;若当河督,则该懂得如何治水,如此方可事半功倍。”

话到这里,在场的众人要是还不明白朱友建的意思,那就真的白瞎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了,他们这会儿也都品出味儿来了,皇上这是又打算要有新的举措啊!不过这举措究竟是什么,还得继续听下文。

“如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需要更多的经纶济世之才。不过五个手指伸出有长短,人自然也是一样,朝廷选官,在看到这个人的长处之时,也要看出他的短处,要能够让其扬长避短,使其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在朕看来,有才有德之人,当破格重用;有德无才者,可培养使用;有才无德的,则限制任用;无才无德者,必须坚决不用!”牛根生先生的话,就这么被朱友建这货给堂而皇之的盗用了,而且这货还一点都不觉得羞愧。

不过这话说的自然是不错的,而且历来推举提拔官员,大家虽然会考虑专业是否对口,但更多的还是看这个人的履历及声望,再加上人缘人品。所以专业反而是最其次的东西,就像科举一样,只要文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