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五章 印尼骚乱(4/7)

的话,估计十五万架,甚至二十万架都有可能,历史上的美国二战中还没有把工业潜力完全发挥出来的时候,曰德就完蛋了,当时美国就已经爆出了十万架飞的年产量。而敌人实力强悍一些并且能够持久的话,那么给美国足够的压力和时间,然他们爆发出来完全的产能的话,更多都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美国而言,实际上美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地理优势,它完全可以凭借两大洋的阻拦安全暴兵,一点都不用担心本土会遭到打击,就算欧洲的希特勒和亚洲的陈敬云能够联合起来统治亚洲和欧洲大陆,但是顶多也就是和美国在海洋上拼消耗,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自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天起,它就已经立足于不败之地。

这种地理上的优势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强悍的工业基础,就是美国能够经历了一战和二战后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基础所在。

要打破这种战略优势,从现实角度考虑可行的办法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核弹,超远程轰炸,然后利用超远程轰炸带着核弹把美国核平掉,而且数量还不能少,至少得几百枚核弹扔下去才具备效果,一两枚的话还不如直接扔众多的凝固汽油燃烧弹呢。

而同样的情况实际上也存在于中国,基于中国强悍的陆军和不弱的海空军,哪怕中国和美国全面开战,但是美国要登陆中国本土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最大的可能姓就是美国利用太平洋上的前进基地对中国沿海进行大规模的轰炸,而这种轰炸短时间效果也不可能太大,毕竟中国不是德国也不是曰`本,有着广阔的纵深,三十年代来中国对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是尽快了发展建设,众多的工业基地已经开始向中西部转移,防的就是这一,而开战后一旦中国如果把全部航空力量都转向了防空战略的话,没有三四倍以上的航空力量根本无法突破中国的防空网。

最后还得依靠大量核弹来解决问题。

而核弹量产化不太可能在五十年代之前实现,所以说中美两国如果爆发战争,那么就会可能进入持续多年的消耗战,两败俱伤就是最大的可能姓。

这些问题陈敬云可以看到,美国人也可以看到,而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关系和曰`本、和苏俄。甚至和英法都不太融洽,但是和美国的关系一直都是保持极为密切的联系,陈敬云觉得如果有可能的话,和美国结盟就是这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优战略。

不过这种想法基本不可能实现而已,中美结盟的前提得有敌人和共同利益啊,而实际上中美现在是找不到需要他们联合在一起才能够对抗的敌人,而且双方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也是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这两个世界上拥有最强悍战争潜力的国家此时此刻都在旁观着世界大战的进展,而夹在中间的曰`本自然也是不敢轻举妄动了,一个不小心就会招来亡国灭族的危险。

于是乎1940年的上半年,世界局势就是进入了一个非常有的场面,德国大肆扩张,而中曰美苏等国却是继续坐等时。

1940年三月,在中国强心插的情况下,芬兰和苏俄签订停战条约,芬兰付出了将近百分之五的领土换回了和平,当然了苏芬关系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中国和苏俄之间的关系。

同月,经过双方外交人员的多次谈判后,中苏签订和平协议,从而正式结束中苏两国持续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状态,此举让中国的盟友俄罗斯共和国极力反对,表示绝不承认这一和平条约。

中苏俄三国的复杂关系是纠缠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