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郭侃入伏(VIP)(3/4)

不敢仰视。

“好。”郭侃在心里叫声好,心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是南宋皇帝亲自来了,那么李隽的主力也到了,看来决战要提前到来。一想到大对手就在眼里,郭侃的眼睛立时发亮了,身上焕发了活力,好象一头凶猛的狮子。

这也难怪,对于郭侃这样智慧过人的人来说,少有对手,难免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感觉,一旦遇到对手不自然地就会激起雄心,欲一战而胜之。

在郭侃的指挥下,轻骑兵护定两翼,重骑兵在中间,步兵紧跟其后,向宋军压上去。数十万大军移动,脚步声好象惊雷,震得天地变色。整个阵势严严密密,稳固厚重之极,移动之间好象大海在移动似的,没有冲天的杀气,也没有慑人心魄的力量,但是谁都感觉得出来,这是一股沛不可挡的力量,无坚不摧。

“伯颜的阵势凶悍有余,稳固不足,杀气迷漫,让人一见就知道他的决心。而郭侃的阵势不同,稳固厚重之极,严密不可侵犯,可以说没有弱点。更难得的是明明他已经发急了,想和我们决战,却没有一丝杀气,更没有伯颜那样的战意,让人猜不透他的心思。整个阵势就象大海一样,波平浪静,表面上看没有一点威慑力,其实无坚不摧。”李隽看着推进中的蒙古大军如是感慨:“神人就是神人,当今之世,舍此人无人能排出这样的阵势。”

廖胜功点头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正所谓‘上善若水’。臣的阵势灵巧,兼顾厚重,要做到郭侃这样无坚不摧,臣实是无法办到。”

李隽安慰他道:“你也不必往介怀。兵家嘛,就好比击剑,各有各的长处,倒也不必强求一致。有的善谋,有的善战,有的灵巧,有的凶悍,风格虽不一样,其道理还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击倒对手,取得胜利。正是这样,《孙子》才写意讲理,不讲实例,这用兵之道讲求的是机变,不能拘泥于形式。”

“谢皇上教诲。”李隽这话可是说到廖胜功心里去了,他善谋善断,用兵能独出心裁,和李隽所言相合,闻言之下喜不自胜,道:“皇上此言,兵家至理。”

“你也不要吹捧我了。”李隽笑言,用马鞭指着蒙古军:“郭侃这阵势完美无缺,然而正因为完美无缺,处处都是他的缺点,倒也不难破。”

廖胜功对李隽这话大加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郭侃过于追求完美了,要知道过于完美的东西往往没有用处不说,反而会是累赘。这就好比一块没有暇疵的美玉,只要沾上一点灰尘,就不够完美了。”

“所以嘛,我们的计划才会成功。”李隽笑着说出廖胜功没有说出的结论。

郭侃策马缓行,远远望见宋军排成阵势,黄汉的步兵在中间,高达和黄胜材各领一支骑兵护住两翼,很明显宋军有意求战。

现在求战,正合郭侃之意,郭侃令旗挥动,一队重装骑兵冲出,步兵在后面跟进,两队轻骑兵掩护两翼,向宋军冲去。

黄汉率领的步兵阵势严密,不可撼动。重装骑兵冲到二十丈外,宋军步兵队形变换,露出不少钢弩,对准重装骑兵就是一轮猛烈的箭雨。钢弩一射完,立时向后撤,黄汉的步兵向后退,退到一道土墙后面严阵以待。

钢弩向以箭矢密集著称,一轮射下来,射倒不少重装骑兵。好在郭侃只是试探性进攻,损失不大。

宋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依靠土墙对付重装骑兵。郭侃有神人称号,在练兵时就考虑到土墙这种最经常使用的法子,进行过针对性训练,根本就在乎。令旗挥动,重装骑兵散开,以散兵阵形冲锋,轻骑兵利用其轻便灵活的优势迅速从两翼突击,步兵举着盾牌跟进。

以郭侃想来,宋军肯定会有一阵猛烈的抵抗,然而,这个从不失算的神人这次却失算了,宋军摆出的架势是要决一死战,然而却没有一点决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