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二章 开疆拓土(二)(2/2)

采取种族灭绝的方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这可是赵?所不愿见到的(尽管混血出美女,尤其是第一代,因此大宋向外拓殖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准确把握重点。

赵?选择大宋移民的目的地,首要条件是必须有较大的食物产出(或者这方面具备足够大的潜力,如东南亚、西伯利亚,撒哈拉就肯定不在其中,否则该地的大宋移民人口就上不去,而没有足够的人口,是难以快速消化该地的。何况粮食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历史上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粮食长期以来都只能收支平衡,但假如世界上的主要产粮区都在中国人手中,其他的国家就算石油等战略资源再多,也不得不仰我鼻息,因为没油只是车开不动,没粮食可是会死人的

而且,粮食一多,便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在人口素质不低的前提(宋代中国人的平均素质绝对是世界第一,这一点与后世被满清长期荼毒之后,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的中国人口有着决定性的差异。)下,人口越多的国家显然国力越强。这不光是劳动力数量的问题,更决定了一国智力资源的多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是平均素质不低的亿万宋人呢?而且,由于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学习模仿要比创新容易得多,因此在世界各国两极分化的同时,位于第一集团的发达国家(发达不发达是个相对概念,就这个年代而言,各方面都是世界第一的大宋,毫无疑问是发达国家。)在劳动生产率等人均产出(虽然不是全部,但人均数值还是大体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却很难拉开明显的差距,因此决定发达国家国力强弱的,就是它们各自的人口(注1)。所以,只要不以人口素质下降为代价,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的人口都是越多越好,而人口一多,便需要更多的粮食。

而且,即使只考虑眼前利益,赵?也要求那些移民目的地至少得能在几年内便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否则得靠国内运过去的话,不但耗费巨大,而且也不安全。因此,这是赵?的底线,满足不了这个要求的地区,赵?在大宋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是不会考虑的。

有足够的食物(不光是粮食,渔业与畜牧业也可以,只要产量达到赵?的要求。)产出只是必要条件,因为工业**迟早会发生,那些战略资源(其实粮食也可以算作是其中的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注1:以二十一世纪初的状况为例,发达国家中美国人口第一,所以以及综合国力也是世界第一,日本人口第二,也是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方面则由于战败国身份的诸多限制,难以准确界定,但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以日本的科技水平和庞大的海外资产,成为世界第二并没有多大疑问。),而瑞士与那些北欧国家人口太少,再怎么富裕也成不了世界第一,何况即使在最富的时期,他们的人均收入也无法和美日等发达国家中的人口大国拉开级差。

b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