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90章 新光的远景(2/5)

的去留,张恪很随心,许鸿伯要留在海州,自己还能多见他几面请教些事情,不过眼下要关心新光纸业下一步的扩张问题。

江南省与东海省同处于小江流域内,以小江为干流的水运体系几乎延伸到两省的每一处角落,利用廉价的小江水运,就能将林场原料木材便捷的输送规划中建于小江下游某座城市的制浆工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东海省的营林任务即将完成之后,最佳的扩张地,那自然就是江南省了。

江南省与东海省大体以小江为界,不过东海省在小江流域内占的地方大许多,小江上游沿江九县中,东海省占了七县。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猖獗的乱砍滥伐,并不是东海绝无仅有的现象,江南省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

九六年年初,徐学平自暴其丑,将东海省林业系统的盖子揭开来,江南省想遮盖子自然也遮不住,被连累一同受到国务院的点名批评。江南省这两年在禁砍禁伐上做了些工作,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也重视起来,但是并没有像新光纸业这样的企业主动承担起起营林的重任,江南省在资金上的投入相比较起新光纸业就可怜得多。不仅资金投入少,当年一刀切禁伐,森工企业以及林场的工人下岗之后再就业的难度极大,积累了不少问题。

从这方面来说,江南省这时候也需要新光纸业将营林计划推进到其境内,不仅改观林业投资、改善环境,还能促进原森工企业及林场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张恪让周游、宋志佑他们开始筹划这方面的事情,张恪昨天让张奕将汇集的资料拿过来给他看,不过是接过与张奕接触的由头,张奕赶过来不久,过不久,人在海州的周游、周复也跑了过来。

张恪这段时间,精力都不放在新光纸业上,难得他有心想起来要关心新光纸业的发展,都眼巴巴的赶过来。

“我们跟江南的地方官员接触,他们似乎对新光纸业的制浆项目更感兴……”张奕几乎未曾有过跟张恪谈工作的会,张恪身上所具体的商业天赋,已经不需要去惊讶或赞叹了,此时熠熠生辉的锦湖,不过是他商业天赋所表现出来的璀璨光环而已。

“哦……”张恪点点头,换作其他人,他就不会多解释什么,不想让张奕以为自己太冷淡,稍加解释道,“去年年初随营林计划捆绑提出来的制浆项目,计划投资规模有五六十亿,这也是今年年初锦湖与李远湖之间引起矛盾的关键,但是矛盾没有激化,也没有公开,只在很窄的、受控制的范围内流传,南边的市县官员不晓得,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从环境保护的有利角度来说,制浆工厂最终也会选择临海的区域建造,也不是他们感兴就行的……”又伸着懒腰跟周游说,“我们也不需要什么小花招吧?”

“的确。”周游笑着说。

一年之前,为了推动营林工作,不惜将制浆项目高悬起来诱惑地方,锦湖这时候也算成了气候,速丰林、林纸一体化也成了得馍馍,就没有必要继续用这些小花招了。

张恪笑了笑,说起最近江南省委的官员变动。

自从半个月前与姚文盛的姑夫陈新民见过面,才过去半个月的时间,江南省省委副书记陈新民就给调出江南省,中央大幅度调整江南省委省政斧的组织结构,周瑾瑜担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算是踏踏实实的往前迈进了一步。

偏偏江南省的林业部门又成为周瑾瑜分管的部门,让张恪心里相当郁闷,营林工作的面很大,受政斧部门钳制很多,他翻了翻这些资料,都是对江南省地方条例,对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