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换位思考(2/3)


“古人云:明主贤臣虽乐,而不敢忘其忧,如今成都未克、巴蜀未得,更有数十万曹军虎视眈眈,此时庆功未免太早了吧?

何况刘季玉刚死不久,主公身为同族兄弟、以及继任之人,理应倍感悲痛,才能收拢人心,岂能做通宵达旦之饮呢……还有刘季玉之死,是不是太过蹊跷了?”

庞统的言语不多,却像是一道道霹雳,狠狠劈在刘备心头,偷偷扇了自己一耳光,头脑彻底清醒过来,有的事是该想一想了。

要知道,自己派义子刘封、迎接刘璋到江州城的事很隐秘,只有内部少数人知道,可刘璋却死在途中了,还死的非常蹊跷呢!

刘璋如何中毒、何时身亡的事情,可以慢慢的查证,不过通过这件事情,证明了另一件事情--集团内部有奸细!

内部有了奸细,把消息泄露出去了,敌人才能在准备时间、准备地点,偷偷的毒杀了刘璋,再把黑锅扣在自己头上,可谁是奸细呢?

知道内幕消息的,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旧部,张飞、孙乾、简雍、糜竺、糜芳……追随左右,忠心耿耿,如果他们要勾结敌人,刘备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又何必等到今天?

不对,还有一个人,也知道押送刘璋的事情,却不是自己的旧部--聂鹏,新降之人,后起之秀!

“士元难道在怀疑,聂万里有问题,可曾抓住证据吗?”

刘备有点害怕了,自己屡屡提拔聂鹏,让他负责后勤重任,还知道了很多军政机密,就连七路出兵的会议,他也是参加旁听了,如果此人真是奸细……

想想又有点疑惑了,因为建议自己重用聂鹏、并准许他列席会议的人,正是身边的庞统,如今又怀疑聂鹏是奸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难道说--欲擒故纵,将计就计?

“属下还没有证据,不过主公不要忘了,聂鹏出身争鸣学府,也算是萧逸的弟子,二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萧逸阴险狡诈,最善于笼络人心了,身边的朋友、部下、弟子,无不是死心塌地的,争鸣学府每年毕业的学子,也大都为其所用了,偶尔有几个回故乡的,也不敢与之为敌!

就说江东的陆伯约,已经升任定威将军、执掌精锐兵马,可每年的四时八节,必派人前往无愁侯府送礼,听说萧逸过大寿之时,此人向北方跪拜,口称师尊,自为弟子,陆逊尚且如此,聂鹏岂能例外?”

其实见到聂鹏第一眼,庞统就开始怀疑了,如此优秀的人才,没留在中原大展拳脚,反而回到巴蜀做一小官,他是真的眷恋家乡,还是另有用意?

不要忘记了,当年的乌林大战,曹军之所以惨败收场,庞统卧底其中、干扰指挥也是原因之一,聂鹏是不是有同样使命?

因此上,庞统数次出言试探,还派人日夜监视聂鹏,却没发现任何问题,这家伙勤勤恳恳、处理政务的能力极强,一点漏洞也没找到!

即便如此,疑心仍没有消失,又故意让聂鹏参与会议,知道‘七路出兵’的事情,如果他真是奸细,一定会把消息传出去,萧逸也会做出反应,想办法阻挡七路兵马!

相反的,如果近期之内,萧逸一点反应也没有,说明消息没有泄露,自己的猜测是错的,也证明了聂鹏的清白,以后可以大胆的使用了,以此子的才干吗,未来堪为孔明之副!

“诸位继续饮酒,本皇叔去去就来,咱们不醉不归--哈哈!”

…………

刘备何等精明,很快以更衣(去茅房)为借口,晃晃悠悠的从城楼溜达下去了,庞统在旁边搀扶着,赵云手持青釭剑,带领一队武士随后护卫!

二人没有去茅房,而是钻进一个藏兵洞,让人守在了外面,而后借着火把亮光,展开了一副益州地形图,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标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