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黄鼠狼给鸡拜年(2/3)

眼紧紧盯着萧逸,与对方幽冥般的目光、在半空中碰出无数火光,整整一盏茶的时间,二人谁也没有眨眼睛!

又对峙了一会儿,萧逸握剑的手缓缓松开了,目光中杀气消散,没有拔剑杀了李儒,就说明李儒说对了,自己不想攻取巴蜀!

出动几十万人马,消耗了无数钱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已经拿下汉中作为踏板了,萧逸却不愿攻取巴蜀,难道他疯掉了吗?

主角光环佩戴者,岂会无缘无故疯掉呢,之所以不愿攻取巴蜀,其实不是不想,而是心存顾虑、不敢贸然行事!

道理很简单:自古帝王临终之时,为了储君能顺利上位,都会提拔一些人,也会杀掉一些人,甚至杀左辅右弼之人、杀至亲至爱之人!

比如汉高祖刘邦,晚年性情大变,一连杀了韩信、彭越、英布不说,还把情同手足的燕王-卢绾逼到了匈奴,又差一点杀了连襟、兼救命恩人樊哙;不就是担心功臣跋扈,儿子刘盈震慑不住。

而汉武帝临终之时,担心子幼母壮,必乱天下,于是以掉个簪子为借口,杀掉了心爱的钩弋夫人,给小儿子弗陵铲除了隐患!

同样的,曹操也时日无多了,为了让曹丕顺利接位,必然也要杀一些人,而这个被杀者名单上,萧逸肯定位列榜首!

君疑臣,臣必死,这是不变的铁律,正是考虑这一点,萧逸才统军攻略益州的,如此有三个好处:

其一,执掌重兵,人不能图,还能够待机而动!

其二,抢夺地盘,遏制刘备集团的发展,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其三,则是离曹操远远的,从而避免杀身之祸!

可惜这一番良苦用心,萧逸不能跟任何人说,夫人不行、儿子不行、部下们也不行,只能自己默默的承担压力。

而在躲避灾祸之余,萧逸还担心一件事,这次攻略西南的二十几万大军,大都是自己的嫡系人马,所消耗的军械、粮草、钱财,也大都是从关中运送来的,积攒了多年的老家底!

一旦与刘备集团浴血拼杀,难免会损兵折将、消耗物资,萧氏集团的力量就会削弱了,即便进攻顺利,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进攻顺利的话,大军势必占领成都,深入巴蜀腹地之中,在驱逐刘备力量之余,还要跟南蛮各部发生摩擦,短时间内就难以抽身了!

另一边,曹操铲除萧逸不成,会不会趁此机会,做一些别的安排呢?

徐晃、于禁统领的十万大军,已经进入关中地区,且与夏侯渊汇合了,马上就要到汉中来,名为合力攻打巴蜀,实际是来摘桃子的。

萧逸不怕他们摘桃子,反正这几个脑袋加在一起,也算计不过自己的,却怕自己带大军深入巴蜀之时,这些人突然来一场兵变,抢占了八百里关中!

再封锁陈仓道、褒斜道、岐山道、子午谷,隔绝益州与中原的联系,而后送一份圣旨过来,加封自己为巴公,或者蜀公,来一个永镇益州,世袭罔替,自己接受还是不接受?

接受的话,萧氏就只能窝在巴蜀,成为一个地方诸侯了,跟南蛮各部打打仗,为国家守住西南大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呢,最后臣服于中原的统治者,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不接受的话,就要跟曹家开兵见仗了,这样出师无名不说,还受到很多限制呢,比如萧逸与部下们的家属,全都在中原地区,就等于被扣住的人质了!

还有西南的地形,崇山峻岭、艰险难行,外面的人进来固然费劲,从里面往外打更加吃力,纵然以萧逸的本领,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想想历史上六出无功那位吧!

这可不是胡思乱想,以曹操的谋略水平、气魄胆识,绝对做的出来这些事情,而且有一点点苗头了,河北方面传来消息,青、冀两州的兵马,正在暗中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