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四章天地所授魏公之宝(2/3)

拼死反对呢,还是得过且过吧!

“曹丞相辅佐汉室、功盖寰宇,虽伊尹、霍光不及也,适封魏公之爵,加九锡之赐,还望陛下恩准!”

…………………………

有侍从走上去,把皇帝请回了龙椅上,文武官员再次上奏,为曹操争取公爵之位,刘协被逼的没办法,只好含泪点头了,荀彧、荀攸少数死忠之臣,虽然拼命的反对着,却也无济于事了!

“自桓、灵以来,黄巾猖乱,国势日衰,天下争横,诸侯割据,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幸有丞相曹操者,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中原,功劳之高,常爵难表,特封为魏公,加九锡,臣其勿辞!”

侍中董昭取出笔墨,当场写了一份圣旨,以极为华丽的言辞,加封曹操为魏公,又上前威逼着皇帝,在圣旨上盖了玉玺,事情彻底的落定了!

华歆端过个锦盒,里面放着一枚金印,四寸大小,通体紫金色,上面有四条蛟龙,身躯旋转腾飞,龙口大开,霸气非常,正面刻有八个大字--“天地所授、魏公之宝!”

按照古制,皇帝的印称之为玺,诸侯、官员的叫做印、章,曹操这一枚偏偏叫做‘宝’,大小、规格仅比玉玺低一点罢了!

而且诸侯、官员的印章,都是皇帝赐予的,以代表替天子牧民,只有皇帝的玉玺,才是天地所授予的,曹操就是想告诉世人,魏公是自己拼搏出来的,不是其他人赐予的!

另外吗,这样一枚精美的印宝,不是仓促之间弄出来的,不知要费多少人工、精力、时间,由此可见,对于魏公这个爵位,曹操也是垂涎已久了!

接下来,董昭举着圣旨,华歆捧着印宝,以及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合称九锡),浩浩荡荡的前往相府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两人带着圣旨、印宝又回来了,还有一条惊人的消息,曹丞相自认功低德薄,不敢受魏公之位、九锡之赏,请另以贤者赐之!

有人不禁要问了,曹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就是想进位公爵,而后谋取汉室江山吗,怎么事情办成之后,反而拒绝起来了?

道理也很简单,曹操老奸巨猾,想要名利兼收,一次就接受了封赏,未免吃像太难看了,必须拒绝上几次,才显的自己道德高尚呢,也能绝天下悠悠之口,就能皇帝登基之时,必须退避三次一个道理!

群臣们久在宦海沉浮,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了,何况曹操回答的巧妙,不是推辞公爵、九锡,而是另寻贤者封赏,试问满朝文武之中,谁比曹丞相更加‘贤明’呢?

如果真有人站出来,大喊一声我是贤者,那么明天的太阳吗,肯定不会再为他升起了!

接下来,群臣又是鼓吹一阵,称赞丞相大人的贤明,天下无人可比之类,董昭、华歆又写了一份圣旨,捧着‘魏公之宝’,在十几名元老重臣陪同下,再次前往丞相府传旨,结果又遭到了拒绝!

册封之礼吗,一次比一次隆重,第三次皇帝刘协亲自执笔,用颤抖的手写了一封圣旨,上面还落了不少伤心泪呢,而后文武群臣集体出动,前往丞相的府邸中,请曹操接受魏公之位、九锡之赏,声势极为的浩大!

………………………………………………………………………

“请丞相大人进爵魏公、受领九锡,莫浮天下苍生之望!”

“请丞相大人进爵魏公、受领九锡,莫浮天下苍生之望!”

……………………

与此同时,许昌城的百姓也知消息了,纷纷的聚集在相府门前,竟有数万人之众呢,都是拥护曹丞相上位的!

一则,曹操执掌大权以来,讨伐诸侯、结束战乱,镇压豪强、兴修水利,做了许多利国利民之事,中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