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七十九余波(上)(2/3)

,而对于这些叛军,众大臣的一致意见是征剿,绝不安抚。无论是李全军,还是太湖的叛军余党,都不是轻视。因此俱体的征剿办法,一定要想一个万全之计。

过了一会儿,陈俊卿才出列,道:“陛下,依臣之见,壤外必先安内,因此当务之急,应该立刻停止对外战事,调朝廷大军,征剿李全和太湖两处。以平定大宋內乱。”

赵忱听了,又沉吟不语,他心里也淸楚,目前建康的所有兵力一共只有三万余人,而且还要维持城中的秩序,捜查躲逃到民间的叛军残余人员,据守都嫌兵力不足,因此根本不可能从建康派军去征剿,从前线撤回军马,以经成为必然的事情?

但撤军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因为敌军是不会让你轻松撤退的,一个不好,就容易演变成全线溃败,这种例子,在历来的战争中屡见不鲜。同时,撤军是全线撤军还是局部撤军,而且在之前所占领的土地城池是全部放弃还是继续占领,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赵忱的目光又看向杨炎,显然在这个时候,是想听一听杨炎的意见。

其实这一点杨炎早就想过了,前赵忱看向自己,便又发言道:“陛下,臣以为,目前应当立刻停止江淮一线的进军,所占领的地方除去寿、颖、蔡、唐四州之外,其他城地全部放弃。将人马撤回来平定内乱。但在西夏一线,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赵忱点点头,又对其他人道:“诸卿以为驸马的意见如何呢?”

众人一时都无语,每个人心里都在思索杨炎的意见。过了好一会儿,韩彦直才道:“能否请驸马将撤军与不撤军的原因说得详细一些。”

因为杨炎是攻取西夏的宋军主将,他建议撤回江淮的宋军,而继续进攻西夏,难免不会让人认为他这是舍不得放弃攻取西夏之功,是别有用意,因此韩彦直让他进一步解释清楚,也是合情合理的。

杨炎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又道:“江淮一线,本来就是为了配合进攻西夏,牵制金国的兵力,而发动的进军,用意不在攻取城地,只是让金国无瑕去救援西夏。目前看来,也不过进行了许州、陈州、毫州一线,离东京尚远。而且江淮一地离建康距离近,朝廷诏书发出之后,十日之内,各路人马即可撤回,可以立刻投入到平叛之中。同时,现在金国内乱,自顾尚且不瑕,江淮一线撤军,他们绝对无力追赶,更勿论趁势追击了。”

听了杨炎这一段话,赵忱固然是频频点头,连韩彦直、陈俊卿等人目光之中,也颇有赞许之意。周葵道:“那么请问驸马,为何西夏一线仍要继续坚持进军呢?”

杨炎接着道:“西夏则不同,我大宋最初出兵西夏的目地就是为了彻底攻占西夏全境,如今河套、河南地区以被我所占,又以经大败金国的援军,在臣回转建康之时,西夏君臣以被困守在兴庆府这一座孤城之中,平定西夏以是指日可待,现在时间以过去二十多天,如果不出意外,兴庆府应该以经被攻破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撤军,则先前所得的胜利全都前功尽弃了。我大宋空废钱粮兵力,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全部白费了。而且西夏与建康远隔数千里,就算把人马撤回,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才能够赶到,故此希望征伐西夏的人马撤军平乱,根本就是来不及的。因此到还不如继续对西夏用兵,直到取得全面胜利,彻底占领西夏为止。”

听杨炎说完之后,韩彦直立刻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杨炎之议可行,而且愿陛下三思。”

李显忠也出列,道:“陛下,目前我大宋在江淮一线,共有大军二十余万,其中包括三衙禁军五万余人,李全军不过只有一万五千人马,太湖一带的叛贼虽不知俱体多少,但也不会超过李全,而且都是乌合之众,因此以江淮的兵力,平叛确实绰绰有余。也无需加入西夏的人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