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十一西夏溃败(2/3)

袭,只能仓促迎战。

蒙古军分成几路杀来,迎头便是一阵急暴雨般的弓箭袭击,将西夏军射倒了一大片,也把西夏军原来就残留不多的斗志彻底催毁。纷纷扔下武器,在黄河岸边四散奔逃,完全乱不成军了。而蒙古军在西夏军阵中纵横驰骋,来回冲杀,远处箭射,近处枪刺刀砍,随意的斩杀着根本无心抵抗的西夏军。

与宋军不同的是,蒙古军现在兵力不足,而且又掠虏了大量的百姓,不需要再抓俘虏。因此即使是有的西夏士兵选择投降,依然会被蒙古军毫不留情的斩杀。还有不少西夏军被蒙古军所逼,逃到了黄河边上,无路可逃,被蒙古军射杀在黄河中。

这一战只杀得西夏军几乎全军覆没,黄河岸边伏尸遍野,血流成渠。黄河内浮尸无数,河水都几乎被鲜血染红了。西夏军的主将高山都,大将董明诏等人也都死在混战之中,只有野利刚带着千余残军,侥幸杀出了重围,逃脱了性命,逃回兴庆府去。

而留在黄河东岸的万余尚未渡河的西夏军也不敢再渡过黄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小部份脱去衣甲,放下刀枪散去,大部份都选择向宋军投降。

当然也不仅仅只是在吴忠一地,几乎在每一处渡河的西夏军都遭到了蒙古军的袭击,人马损失都极为惨重。

而这时杨炎以翔庆军为据点,指挥宋军,一面连续收取黄河东岸被西夏军放弃的城郡,又收容西夏军留在黄河东岸的残余士兵。然后又命人在翔庆军附近的黄河河面上架设桥梁,准备率领大军渡河,与蒙古军汇合,进攻兴庆府。

※※支持原创※《宋翔》首发于17k网※支持正版※※西夏的黄河防线全盘崩溃。共计十七万大军,而逃回兴庆府的不足五万。主帅高山都战死在沙场,一干众将也只剩下卫幕延平和野利刚两人。

但现在眼看着宋军就要杀过黄河,与蒙古军合兵,直取兴庆府了,这样的结果令西夏国君李仁孝当场昏绝于地。经过大臣们的一番紧急抢救之后,才慢慢缓醒过来,就在养心殿的病榻前招集武大臣们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先前蒙古大军虽然也打到了兴庆府城下,但蒙古军不善攻城,因此只要西夏军闭门不战,蒙古军也只能在城外徘徊,无法杀入城中。因此西夏君臣到也不太紧张。

而宋军可与蒙古军不同,论攻城能力,尚在金军之上,庆兴府虽是坚城,但宋蒙联军共有二十余万,而兴庆府中的守军不过只有六七万,而且多是残兵败将,而金国的援军不知还在那里。事情到了现在这一步,就算是把景宗李元昊从坟里再拉出,恐怕也没有回天之力了,西夏的一干朝臣又能够有什么办法,因此面对皇帝的询问,一个个都低头耷脑,沉默不语。一时间整个养心殿上鸦雀无声,一片安静。

李仁孝是武大臣都束手无策,不禁又气又急,在床上挣扎道:“你们都是朝廷的大员,平日的俸禄也都不曾少你们一分,国家养士百余年,如今国家危急,正是你们精忠报囯的时候,怎么一个个都没有主意了?”

听国君这么一说,众大臣也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一个个面红耳赤,低头不语。

又过了好一会儿,枢密右使没藏怀忠才出列道:“陛下,现在宋军以是兵临城下,兴庆府恐怕是危在旦夕之间,依臣看来兴庆府己不可久居,还是退到甘肃军司,暂免宋军的头,保存实力以待中兴。而且沿途还可以坚壁清野,以阻挡宋军。等宋军退兵之后,再做打算。”

李仁孝还没有说话,焦景颜己道:“没藏大人此言差矣,难到我们逃到甘肃,宋军就不会追来了吗?而且甘肃军司地处偏荒,地贫人稀,又岂是中兴之地。何况我西夏的坚城,还有比得上兴庆府的吗?如果自弃坚城,退入偏荒之地,则我大白高国必亡无疑。因此依臣之见,还是就在兴庆府中坚守,与宋军背城一战,然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