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三十三寿昌大捷(2/3)

郭虾蟆、石抹燕山、蒲阿统、乌廷托赤,高临福,大都臣,商景亮八人各领一支,各自分散,在战场上与宋军游斗。

其实杨炎只和破矢军交战过一次,但就是那一次,破矢军与众不同的作战方式却给杨炎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也不知这支骑军是怎样训练出来的,他们每一个人的骑术都十分纯熟,只用双腿就能很好的控制战马,仿佛是一辈子都生在战马上一样。

而且一般来说,骑兵的作战都是快速冲击为主,骑射只是做为冲击前的一种辅助手段,但破矢军作战时却基本都不与敌军做近身格斗,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只用箭射。个个箭术高明,不仅发箭的速度快,还射得极准。这种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打法,令人有一种发力无处着的感觉,实在让人头疼不己。从一定程度上说,甚至比铁浮图还难对付。

其实杨炎一直都没想出太好的方式来对付这种战术。但好在现在并不是要与金军硬拼,而是尽量拖住他们,只能大队人马击败了金军之后,大局以定,这三千人马的战斗力再强,也无济于事了。因此见金军分散,杨炎同样也把宋军分成六支,与金军混战。

双方战马奔腾,尘土飞扬,激战起来。在大战场的背后,又形成一个小规模的战场。

但这场激战远不像大战场那般激烈,因为双方极少近距离交锋,金军的八小队人马或聚或教,时分时合,尽管保持和宋军的一定距离,只以弓箭攻击宋军。但也不全是远程攻击,如果发现有一支宋军落单,就立刻会有两三支金军合围上来,形成局部优势,全力猛攻宋军。等到其他宋军赶上来支援,就马上分散,各自散开,寻找下一个目标。互相之间的配合协作,十分纯熟。显然是之前不知演练过多少遍的。

这样一来,宋军立刻陷入了苦战之中,六队人马无不忙于奔命。他们以经是宋军中最精锐的骑军了,也经过严格的训练,平时与金军骑军作战,到还觉得相差不多。但与这支金军相比,宋军才发现,自己在骑射之技方面,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结果宋军在战场上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但仍然接连不断有宋兵从战马上被金兵射落下来。被金军打得十分狼狈。

赵月如还是笫一次见到这种战术,这才明白,为什么杨炎一定要坚持亲自迎战这支金军。因为实在太难对付了。她和杨炎同在一队,带领五百具甲骑军,而且用的全都是马皇弩,能够连射,到还能兑强和金军对抗。而几个来回下来,金军也知道这一队较为厉害,因此都不和他们纠缠,一见他们杀到,都纷纷避开。跑了几趟,都扑空了。赵月如空有一身绰绝的武功,但却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只好放下盘龙棍,也用弓箭与金军交战。

论射箭之术,赵月如还在杨炎之上,用的又是杨炎送给她的惊弦弓,射距远在普通的弓之上,既使是离得很远,也几乎箭箭都能射中金军。但整个宋军中却找不出几个她这样善射的人来,而马皇弩的射程与普通弓差不多,她一个人也改变不了大局。

其实他们着急,完颜之更焦急。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自然可以用这科游斗的战术,慢慢拖跨宋军,但这样太耗时间,他深知正面金军坚持不了太的时间,自已等不起,因此才险冒让破矢军分合围歼落单的宋军。

但宋军也全是骑军,速度与破矢军相差无比,这样一来就非常容易被宋军缠住,就难以摆脱了。尽管破矢军的士兵不仅骑术高明,近身格斗也都是一流的好手。但一但被宋军缠住近身格斗,破矢军的优势也大大降低,而且伤亡也会大大增加。但现在为了尽快击破这支宋军,也顾不了这么许多了。

这时完颜之、石抹燕山、高临福三人正分从三面,在围歼一支宋军。这支原来五百人的宋军在三支金军的围攻下,损失惨重,这时以不足三百人。

但就在这时,马蹄骤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