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十四出川(2/3)

忽然有一天,吐蕃大臣一下变得好了起来,而且吐蕃国君也召见陆游,虽然仍然就宋军不经允许绕道吐蕃质问陆游,但语气之中以经缓和了不少。陆游也颇为谦恭的表示歉意。吐蕃国君也表示,看在吐蕃与大宋交好了多年的份上,也不予再追究了,并且写下国书请陆游先带回去,并说吐蕃还打算派一个使节团,回访大宋。因此陆游这才带着吐蕃的国书,告辞了吐蕃君臣,带着回到大宋。

原来知道宋军绕道吐蕃时,吐蕃朝野上下都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国君下旨出兵,武将更是个个请战,要进攻大宋。其实是吐蕃群臣看到西夏和金国联手攻宋,也觉得有机可趁,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借口,也攻占几块大宋的土地,从中分一杯羹。

但很快西夏军被宋军打得大败,五万大军损失大半,西夏军以经退兵了的消息转来之后,吐蕃朝中立刻消停了许多,看来宋军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好对付,原来请战的大臣也都纷纷缄口再三,绝不提出兵的事了。接着又是金军退兵,撤出了关外三郡的消息,这一下吐蕃国内更是无人再提出兵了。吐蕃国君也召见陆游,重申吐蕃与大宋继续友好,并打算派出一个使团回访大宋,以打探一下大宋的虚实,再做打算。

听完陆游的经过之后,杨炎夸奖了陆游一番,然后收下吐蕃的国书,让陆游下去休息。

杨炎对吐蕃的事并不放在心上,因为现在西夏和金国都以退兵,只有吐蕃一国不足为惧,就算吐蕃打算再联合西夏和金国出兵,能否成功则不说,就算达成联合,出兵也不是马上就能完成,至少也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到了那时大宋就能腾出手来了。

因此杨炎和王炎、杨朝光、王彦等人商议,调川军东进,支援湖广、江南抵抗金军的事宜。不过大军调集出发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杨炎但心湖广、江西一带的战事急紧,可等不了那么久,因此众人商议决定,由杨炎带两万五千人马先出川增援,留下王炎、杨朝光、王彦等人在川中筹备大军出川。保证在一个月之内,从四川出动十万大军,增援湖广、江南等地的抗金战斗。并且将吐蕃的国书留给王炎,让他代自己转呈给朝廷。

跟随杨炎首批出川的两万五千人马中,包括他入川带来的全部将领人马,其他的也是川军中的精锐,大多数都跟随杨炎参加了对西夏和金国的战斗,对杨炎的指挥调度也比较热悉了。而且因为宋军从西夏那里夺回了近两万匹战马,因此这次出川除了杨炎原有的两千骑军之外,又从川军精选了五千骑军,而且全部换上了从西夏夺来的良马。

出川的道路仍然选择杨炎进川时所走的道路,由金州进入湖北路,增援襄阳府。不过士兵连日作战,全都十分疲惫,为了让士兵们能够休息好,杨炎决定改走水路,由汉水乘船出川。因此王炎命令准备了三百四十多艘船只,送杨炎一行出川。

经过五天五夜的不间断航行之后,出川的船队到达了京西南路的均州龙山地区。

完颜之离开淮西去了临安之后,荆湖一带时金军全由完颜陈和尚节制。现在金军分兵两路,西路是金将杨沃衍率领三万人马,从南阳出兵,以经攻取了光化军,这时正驻军在吕偃,进攻襄阳府。东路是完颜陈和尚率领五万人马,进攻信阳军。大宋这一方是由郭振率两万人马驻守襄阳府,抵挡杨沃衍。李显忠率四万人马,驻守信阳军,与光州的完颜陈和尚对持。戚方驻守汉阳军、陈敏驻守鄂州。双方对持了两个多月,谁都先法更近一步。

均县位于襄阳府西北,是均州、襄阳府和光化军三郡交界的地方。离光化军的治所光化城只有十几里的路程。

宋军在均县下船之后,杨炎立刻领军直扑光化城。这五天的时间里,宋军全是在船上,也得到了充份的休息。下船之后人人精力充沛,十几里的路程没用半个时辰就走完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