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九兵败如山4(2/3)

大勋、戌万州等人,一起去复夺成都。

就在吴曦的大军出发之前,安泽以金国有事为借口,向吴曦告辞回京兆府去了。因为安泽虽然也认为吴曦的胜算至少应有八成,但对普所说的话却不能不放在心上,说不定杨炎真有什么妙计能对付吴曦付大军。因此经过安泽反复思考,终于还是安全为上,不跟吴曦去冒这个险。

吴曦到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很客气的送走安泽,立刻下令大军开拔,向成都杀去。

沿路的地方都接到了杨炎的公,因此都没有对吴曦的大军有任何阻碍。而吴曦急着要夺回成都,也不想沿路的地方ng废时间和精力。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就到达成都城下。

但就在当天,吴就接到杨炎写给他的一封书信,约他第二天在成都城外,决一死战。

吴曦接信之后,反到大为不解。他以经查得很知道,这次杨炎袭取成都只有数千人马,成都的驻军虽然投降了大半,但不过都是大宋的厢军,战斗力并不高。而自己所带的人马大半是兴元府的御前驻军,其他人马,也都是经过自己严格训练出来的,加上众寡悬殊,因此才对复夺成都,到充满了信心。

吴曦唯一但心的就是杨炎会居城防守,拒不出战。吴曦深知成都城墙河阔,城中粮钱充足。一但闭门不战,想要攻破城池,十分困难,而且还要耗费时日,损兵拆将,对自己也十分不利。谁知杨炎竟会主动约他出战。如果是以前吴曦真是求之不得,但现在吴曦可不敢小看杨炎,不由得反复思索,杨炎这葫芦里是买的什么药呢?

但吴曦思来想去,拆腾了一夜,直想得头大如斗,也不得要领。最后终于狠心不再去想了。反正自己到了成都就是要与杨炎一战,即然他要出战,那么就打一仗吧。至于杨炎有什么诡计,那只好那时候再说了吧。这样想着,吴曦才免强睡了一个多时辰。

第二天清晨,吴曦立刻下令,全军整队出战。

出营之后,只见宋军以在成都的西门外背城列阵,排好了阵式。两军相隔大约三百步相互对阵,吴曦放眼看去,宋军大约有两万人左右,一字横向列开,两翼略微前倾,中军稍向后收的雁形阵。

吴曦心中不禁又有些犯嘀咕。杨炎不可能查不清自己的兵力,应该很清楚,宋军的人数远比自己的人马要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该收缩阵式,减少与敌军的接触面,尽量使敌人的兵力无法完全展开,从而发挥不出人数上的优势,然后依靠城墙上的弓箭手做掩护,才能与优势兵力的对手抗衡。当年顺昌大战,刘琦就是采用这种战术,才最终击败金国的四太子完颜宗弼。

但杨炎却是将人马尽量展开,完全是一付拉开阵式,准备正面大战一场的样子,而且还似乎有两翼包抄,一付围歼战的架式。难道他手下的士兵真能以一挡十吗?

不过现在也不容吴曦多想,只见宋军阵中一骑黑马跃众而出,马上之人扬声道:“我是奉旨入川的钦差杨炎,请吴曦阵前答话。”

吴曦对吉利、房大勋、戌万州等将道:“你们守住阵脚,我先去和他答话,看他说些什么?”说着两腿一夹马腹,跃阵而出。

两人马打对头,相隔二十余步,各自停住。吴曦这才仔细看看杨炎,见他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年纪,中等身材,五官虽然端正,但面貌颇为普通,除了有一双眼睛黑得发亮,丝毫也看不出有什么特点的地方。实在有些想不通,就是这样一个人,竟会搅得自己阵角大乱。

杨炎道:“吴曦,废话我就不多说了,现在你大势己去,如果立刻倒戈投降,自缚请罪,我还可以上奏朝廷,念在吴氏先人之功,或许还可以保住一条命,否则不但大祸就在眼前,还会连累吴家的列位先人。当年吴玠、吴璘两位老将军的一世英明也会因你一念之私而蒙辱。”

这个时候,吴曦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