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87章:困局(2/3)

急切道:“陛下此话当真?那突利真敢如此猖狂!”

“君无戏言!”李世民让人出示了近来收集到的关于突利所有情报,告诉君臣道:“也就是说,突利这个人与颉利一样,最终的目的是征服我大唐,让我大唐成为他们的聚宝盆,这样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遗留下来,让他展成始毕一样的人才,必须在他萌牙的阶段扼杀于无形之中。”

大唐群臣多为血性男儿,叫战声立刻络绎不绝。

这个时期的唐朝尚武成风,唐兵固然在骑术上稍逊于草原上的民族,但军备、士气、血性、荣誉感等等总体都在草原上的民族之上,阵仗交锋,硬拼起来,唐朝赢面是很大的。

本来掌管国库的户部尚书由于心疼银子,对于战争他向来是抱着能够外交解决的绝对不支持用兵的态度,而这一次也改支持李世民了,咬牙切齿的一副恨不得亲自上阵杀敌的模样。只因他与朝中重臣都知道,打败突厥一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后顾之忧,二来也是为了重启丝绸之路,他管天下生计,对于古丝绸之路给中原王朝带来的济经效益十分惊人,丝绸之路对于大唐的重要没有人比他更为清楚。对于丝绸之路一事他是抱着支持态度的,对丝绸之路他上记挂在心,夜不能寐,

为着当好一名出色的“大总管”,为了尽快的给大唐增加国库,近些日子也难得的关注起了军事,现在乍一听说突利有可能是第二个颉利,第二个挡着财路的绊脚石,自然恨的牙根咬地死死的。

孔颖达出列道:“陛下,天下思定,好不容易才安定了下来,咱们大唐底子太过薄弱,经不过旷日持久的战争,臣就问您一句:这场战争,咱们打得赢吗?贸然与突利夷男开战,咱们的战马、粮草是否充足?军队能否在极短时间内赢的战争的胜利?”

李世民望向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重新出列,神情十分严肃,一串串巨大的数字从他口中说出:“陛下,这对外战争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要严峻,就拿李道宗郡王这路大军来说,粮草的消耗数量更是远远过了我们的预计!数余大军日耗粮约三千石,一月则九万石左右。战争期间运粮队两万多人,一月所耗之粮三万,一个月总计消耗十二万,抚恤阵亡将士、奖励将士还没有算在其中。而且李郡王是以步兵为主,要是换成了全军皆骑的虎贲军,以及庆州边军,日消耗的数量恐怕还要翻上两翻左右。还好,虎贲将军文武双全,想出了那么多的点子,不但解决了庆州大军的供给、俸禄等支出,而且还将经验传到了其他边塞。如果远征作战,如果战争持续不断,以及运粮队不断的派遣,所耗粮食更多。依照估计,若出兵二十万,且远征军半年不胜,我大唐将元气大伤。”

这数字之巨大,令人震撼,满朝一片嗡嗡之声。

李世民也渐渐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户部尚书此刻提出这个问题,也并非是打算追究谁的过错。而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初唐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少,经济农业上不来。

这是限制大唐展的最大问题。

也是导致李世民羡慕汉武帝这个富二代的终极原因。

时下的大唐不缺雄才伟略的君王、不缺大将,随便数数都有千百名独当一面的能征善战之士,当然要说那种统帅大军,指挥若定的三军之帅,放眼初唐却只有数人。河间郡王李孝恭、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以及英国公李绩,若加算上已经是皇帝的李世民,也只有五人而已。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华夏大地,人才辈出,从不缺乏统兵之将,缺的只是三军之帅。初唐时期的六人,在历史上已经是非常了得的数字了。汉武帝朝,武功盖世,但能够称上帅才的也不过是卫青、李广、霍去病三人而已。与此同时,唐朝是尚武的王朝,将士们是闻战则喜,所以说也不缺少骁勇善战的士兵,大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