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1章:皇帝偏心的结果(2/3)

,影响到了全军的战斗力,不堪一击。历史上因为边境失陷,中央军不堪一击的事件,数不胜数。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宋朝了,当时的禁军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全国可用之兵,唯有西北种师道种师中兄弟的种家军,以及折家军,明朝后期亦是如此,可用之兵只有关宁铁骑,王朝内部是无兵可用。

但是在唐朝,这种情况却是反着来的。

内强外弱

无疑是唐军的真实写照。

这也跟唐朝的崛起密不可分。

唐朝立足关中之后便采取了以关中战天下的国策军制,在关中秦川一代建立十二军府,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关中十二军。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十二道,即十二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十二军;又设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此十二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每军设将、副将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战。

大唐征伐,必调关中十二军,几乎可以说整个大唐江山绝大部分都是十二军打下来了,关中十二军的强弱能够直接代表着大唐王朝的战斗力几何。

因为关中十二军过于强势,大唐军队的发展也向着关中十二军。一切优良的装备先满足关中十二军,有赏赐先给关中十二军,有荣耀也是关中十二军的。长此以往,关中十二军越来越强,而边军心底各种不平衡,也就丧失了因有的斗志。

也造成了突厥大军一来,边军龟缩着,护着主要城镇不让突厥攻陷,而如狼似虎的关中十二军在李渊的调派下奔向了前线战场。

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唐太过依赖十二军了。

历史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李渊觉得天下大定,关中十二军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撤销了十二军建制。结果突厥大军袭来,唐军被打的落花流水,以至于将士慑惧,三军大骇,不敢与战。

李世民不得不亲自率领玄甲军百骑掠阵,领着百人在突厥五万大军面前叫阵,鼓舞士气,这才逼退了突厥大军。

李渊亦在此战后,恢复了十二军建制,足可见大唐对于关中十二军的依赖。现在,撤十二军设十二卫,名目不同,功能却是一样,但是大唐对于十二卫的依赖是依旧的。

这也是为什么边兵弱如绵羊的缘由所在。

这种情况与民国时期一模一样,十二卫相当于蒋校长的嫡系部队,而各地边军就成了爷爷不疼娃娃不爱的弃儿。抗战初期,蒋校长的嫡系部队打得很英勇,几场大型战役下来,嫡系部队都打残了,而当时很多地方部队对蒋校长阴违阳奉、各行其事,这也怨不得人家,平时你爱理不理的,还想方设法的整治人家,关键时期,又有几人能够像川军那样怀着一颗爱国心肠,脚穿草鞋的为国厮杀呢

同理,亦然边军现在的心态与蒋校长时期的地方军毫无二致,明面上都配合得很好,让你抓不到一点把柄,但是,一到战时,个个都是出工不出力。而且理由还很充分,你们是嫡系部队,平时你们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战时,你们打头阵,理所当然;撤退时,你们垫后,理所当然;攻城掠地、攻坚克难、送死理所当然

这一些都是秦风经过反复思索、结合古今,并询问庆州刺史关于边军各方面的待遇的问题后,最终得到的答案。

“这种情况在其他时代不正常,但是在前朝与我大唐发生这等问题再正常不过的了。”秦风叹息了一声,这个问题必须飞马向李世民汇报,要不然后果实难预料。

“将军,你找到边军弱的原因了么”苏定方、张士贵等人惊喜的询问,只要找到了问题之所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