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8章:庆州都督(2/3)

不言。

蓦然,狭长的双眼一亮,看了房杜二相,又看看稚气未脱的秦风,意味深长的笑了一笑:“对哦,让他到北方折腾去。免得他在朝只有多接触陛下的机会,要是打的不漂亮哼哼,那就怨不得老夫了”长孙无忌心念于此,道:“陛下,房相、杜相言之有理,臣赞同。”

随着最有影响力的三大首领先后表态,庆州都督最终落到了秦风的身上。

“秦风上前接旨”

“末将领命,定不负众望。若异族胆敢进入庆、绥、延地界,必教他们有来无回。”秦风慎重的上前领命,自信十足的夸下了海口。

李世民难掩鼓励的神色,道:“小秦将军,你有何要求尽管道来。”

秦风接过任命,提议道:“兵贵神速,末将希望能够不带粮草,明早即刻出发”

李世民沉声片刻点头道:“好,朕既任命你为庆州都督,这事情由你来决定。朕这就快马加鞭,沿途吩咐地方官员沿途相助。”

古代行军,分为好几种方式,若用能够理解的词语表示就是正常行军,急行军,还有加急行军,是根据战情不同而改变的行军方式。

正常行军这个不用说,寻常的速度,寻常的赶路,物资辎重齐备,以稳妥为主;急行军则意味着赶路急行,自带吃喝以及一些轻便的物资,笨重的物资则需要弃之一旁,减少部队负担,加快行军速度。加急行军连吃的都不带,只带兵器衣甲,闷头闷脑的赶路,只有在战况万分危急的时候,才会选择的行军方式。

当然也不要以为兵卒是铁打的,可以不用吃饭。不要忘了支持军队运转的是国家,为了应对战事,自古到今,朝廷都会在战略性要地搭建军用粮仓,以备突发战事所需。

面对这种加急行军,地方上的官员会从军用粮仓里领出粮食,在指定地点做好膳食,等大军抵达时,可以立刻食用。这样地方官员与军队的配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行军速度提升到极致。

历史上很多看似不可能的行军都是这样完成了。一般只有在战况万分紧急的时候,才会选择如此行军。

这一次出征,秦风选择的就是、加急行军。

加急行军需要沿途官员配合,所需求的物质经济更在前两者之上。李世民也知道给秦风去前方安排的时间不多了,顶多只有半年时间,故而,对他的要求无有不允,

贞观三年。一月中旬。

秦风渡过了新的一年,终于收了镇守边疆的任命。

这一离去,也不知多久才能返回长安。秦风再此之前,早以抽空安抚好了长乐、郑丽琬。正如秦风想的,庆州并不是很远,他不能返回长安,但是长乐、郑丽琬却能随时随地的赶去庆州,往返也就是几天的路程,同时,秦风也承诺安顿之后,接二人一道去庆州团聚。彼此倒也不是很伤感。

翌日,凌晨五点左右,秦风就到了终南大营,击鼓聚将,将出征之事告诉军中所有文武。

罗通、程处默、尉迟宝庆、张士贵之流听到秦风果真是三军主帅,一个个欢呼雀跃,连连恭喜。

秦风没有让他们闹下去将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

诸将一个个也停止了嬉戏,分头准备去了。

还不足短短的一刻钟,诸位军中之将先后回来复命,他们准备好了。

除去苏定方前期带走的十千五百兵马,余下的八千五百兵马的出征准备时间不足十五分钟,秦风对这速度满意的翘起了嘴角,这就是他改制后的成绩,现在的右骁卫军是一支随时随地都能投入战斗的强兵,而不是一群老兵痞组成空有战力却纪律极差的兵卒。

这样短暂的准备时间,在古代绝对是神速中的神速了。

一并前来相送的李承乾、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亲友见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