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1章 东宫遇刺(2/3)

郊五十里。

在这近十条谕令当中,和羽林营有关的便有三条,其下属的羽林卫、羽林骑、羽林郎三支队伍几乎是全军出动。连报病在家的明重山也被紧急召去,更不要名义上职任羽林郎副将,实际上统管半个羽林营的予钧了。

于是这三朝回门之礼,明珠只能独自完成,独自回到玄亲王府。但是这件事并不能在女眷当中成为什么笑柄,因为此次的风波危机之重,实在是再次摇撼了半个京城。

予钧自这一日入宫,当晚领旨,随后便忙的昏天黑地,每日只在羽林营或是翊卫所睡两个时辰,间中偶尔打发南隽回去跟明珠一声,或是见到明珠派来送衣物的燕衡时匆匆一句又回不去王府。

明珠在长风居里倒也没觉得几分尴尬,因为厨房与长风居的采买都是自行出入,顾王妃又并不需要明珠过去立规矩侍奉,十来天里便是关门安心过自己的日子。当中只有十二月初一,算是整日子,明珠便与妯娌周氏一同到顾王妃跟前请安,也不过吃了盏茶,客客气气了几句场面话,也就散了。

至于十余日一直不见予钧回来王府,明珠也不过就对报信的南隽或者石贲一句知道了,叫人给他们做些吃食汤水带着,又打发行事稳妥的燕衡给予钧送过一次衣物。至于明珠自己的日常起居,倒是十分的习惯。长风居的物品陈设渐渐熟悉,身边使唤的人又都是自己多年的亲信,虽然听到了傅嬷嬷与绮霞绮雨在长风居外院似乎有些微词,明珠倒也没放在心上。

十二月初八,中书省明旨昭告天下:

昭阳殿瑾妃明氏,端淑敬惠,持慎恭懿,德宜中宫,着册立为孝瑾皇后。十二月二十日,告祭太庙。二月初九,凤仪大典。

此时距离太子遇刺、东宫全面戒严,已经过了十余日。京城的防卫整肃如铜墙铁壁,而街市之间颇有些风声鹤唳。京兆衙门的搜捕业已结束,京城四门明面上放松了出入,实际上盘查的人手还是加了双倍。

朝堂之上,隶属于太子一脉的近臣,大半都受到了冲击,革职、降等、交付大理寺、督查司清查的不计其数。曾经号称身体已经好转,要为君父分忧的东宫重又回去卧病休养,而睿帝除了十一月二十七那日停朝之外,其余日子的廷议照旧。

直到多年之后,天裕四十七年末的这一段风起云涌,都还在许多人的口中笔下众纷纭。有人是睿帝偏心于瑾妃与玄亲王一脉,意图逼死太子,君父不公,其毒胜虎;也有人,是太子谋逆,欲以毒弑父,睿帝念于旧情,顾于朝局,从而代为遮掩。

但真相到底如何,后人是无从得知。

因为不论是起居注上的记载,还是中书省存档的口谕与明旨,都只有那样几条寥寥的记录。

天裕年间,百官万民唯一能清楚看见的,便是从十一月初三到二十六的这一段日子,便是位居东宫储君之位长达三十二年的元德太子,最后在大盛华彩辉煌的朝堂上,立于君父之侧接受百官跪拜,参政议政的时间了。

孝瑾皇后中宫之位既立,虽然还没有凤仪大典,宫中也有天家的家宴。尤其时间又是十二月初八,民间称为腊八节期,宫中更是传旨诸王府宗亲,入宫饮宴。

这也是明珠嫁到玄亲王府之后,以皇孙之妻的身份头一次入宫。顾王妃派了童嬷嬷过来叮嘱提点,傅嬷嬷也亲自求见了明珠百般叮咛。明珠难得好脾气的安静听了,只是在傅嬷嬷将有些话重复了两次以上的时候终于有些不耐烦,明眸微闪:“嬷嬷,这个我知道了。还有没有旁的提点?”

傅嬷嬷终于讪讪告退,明珠按着宗室品级梳妆打扮完毕,便随着玄亲王府的车队一同入宫。

晏庆殿里灯烛流光,锦绣席间果肴琳琅。

明珠在自己所属的席位上,终于见到了一别十余日的予钧。

予钧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