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86章 扩大(2/3)

,都成了他徐阶开的,狗屁‘三还’,还不是大权独揽,比起严分宜都要厉害三分。”

马森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资历很老,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严嵩倒台之后,他被召入京城,接掌户部。

不过由于他此前举荐的江西布政使宋淳贪赃枉法,马森也受了牵连,被御史弹劾,差点丢官罢职,徐阶从中周旋,把他降为大理寺卿,依旧是大九卿之一,马森欠了徐阶天大的人情。

“除了徐阶,谁能指挥动三法司,又是谁能让吴太监帮忙批红?”王寅反问道。

大家都沉默了,综合眼下的信息,矛头所指,就是徐阶。

当然,唐毅还有另外一种猜测,就是有人打着徐阶的旗号,狐假虎威。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徐党的势力,把账算到徐阶的头上,没有问题。

“对了,鹿门先生,十岳先生,你们可查清楚了,严讷为什么会卷进了?我看他不是多事的人。”

茅坤道:“大人还记得王本固吗?”

唐毅失声一笑,“怎么不记得,那可是不下于京城几位骂神的搅屎棍子。”

“他是严讷的大舅哥,前些年死在了辽东。”茅坤低声说道。

“原来如此!”

唐毅不由得感叹,官场说起来也小的很,不经意之间,就会得罪人。好在总算是有了方向,不至于像是没头苍蝇,乱猜乱想。

下面的任务就是如何破局反击,唐毅动用关系,把陈聊芳的奏疏给弄到了,其中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事情不少,几乎都可以忽略,唯独有一条罪名,写的十分清楚,就是俞大猷曾经将八万两的银票,分三批送给上司,一个月之后,俞大猷得以升任福建总兵。

陈聊芳据此认定俞大猷贿赂上司,数额巨大,罪行严重,不严惩不足以整肃军纪。

唐毅隐约记得的确俞大猷升官了,如果此事当真,的确有些麻烦。不但涉及了俞大猷,也涉及到胡宗宪。

沈明臣记忆很好,他立刻向唐毅介绍了情况。

的确有八万两银子,只是却不是贿赂,而是俞大猷打了胜仗,从倭寇手里缴获的,胡宗宪让他就地变卖,得到八万两银子,全都充作军饷,上缴总督府。

“有证据吗?比如收据,或者是账册?”唐毅追问道。

沈明臣摇摇头,咧着嘴苦笑道:“大人,要是我没记错,这笔银子没有进入公账,而是采买了礼物。”

“礼物,给谁的?”唐毅隐约感到了不妙。

“严世藩,还,还有王直!”

嗡!

脑袋一下子大了三圈,胡宗宪这个人什么都好,唯独不拘小节,说白了,就是有点匪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比如唐毅就知道胡宗宪克扣了不少军饷,其中有一部分用作宴饮款待,还有更大的部分是用来打点严家父子,收买倭寇头子,买通间谍细作。

他出手大方,一次送出几万两,好些倭寇头子都是被他收买的。银弹攻势之下,倭寇内部人心惶惶,互相猜忌,乱成了一团,最后弄得王直和徐海不得不先后投降,不得不说,银弹攻势有些时候比起铅弹还管用。

问题是这些钱都没法正式走账,只能靠着其他途径填补亏空,变卖缴获战利品,征收提编,截留朝廷税款,甚至以军用名义,低价采购生丝,再高价卖出……

总而言之,能捞钱的法子胡宗宪都用过。

事急从权,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在一个名声很好的大臣身上,或许没有事情,可问题是胡宗宪和严党关系密切,加上他确实喜好排场,作风奢侈,人家很容易就把他和贪污联系起来,说也说不清楚。

看得出来,对方果真是一个高手,也足够卑鄙。利用别人为国为民之心,反而作为罪状,偏偏又让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