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46章 打开牢笼飞彩凤(2/3)

地方,贩运到价格高的地方,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虞坡公以为然否?”

杨博点点头,“浅显易懂,说得很好,可貌似这和老夫的要求没关系啊?”

“扬避短吗,晋商的优势不在纺织,哪怕我竭尽全力帮忙,要是不懂种桑养蚕,缫丝纺线,印染上色这一套工艺,不但赚不到钱,还会被同行挤垮,损失惨重。”

杨博把眉头一皱,“唐毅,你说的或许有些道理,可是你别忘了,凭着我们的势力,只要经营些年月,早晚会弄清楚的。”

“晋商的本事我是清楚的。”唐毅笑道:“只是晚生以为不用这么费力气,有更好赚的钱等着呢。”

杨博根本不信,哂笑道:“试问如今的大明,还有比海贸更好赚的生意吗?”

“当然有,虞坡公,您老想过没有,开海之后,还会有什么举动?”

杨博微微沉吟,突然瞪大了眼睛,“莫非还要开边?”

“没错!”

唐毅断然说道:“虞坡公,说句狂妄的话,读书人多半都有掩耳盗铃的毛病,就比如夏言吧,也算是一代名相,可是见倭国闹出了争贡事件,就草率关闭市舶司,以为关闭了国门,就天下太平,结果换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倭寇。对付蒙古人同样如此,国初的时候,我大明国力雄厚,一手军事,一手贸易,固然能限制住草原诸部。可是自从土木堡一役之后,大明由攻转守,就算限制贸易,人家一样可以通过抢劫拿到想要的东西。时至今日,俺答手下十几万骑兵,来去飘忽,年年入寇,大明的损失何止千万。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放开边地,通过正规贸易,消弭战火?以往是因为有祖制的大山压着,如今东南开海已经突破了限制,市舶司带来的收入有目共睹,此时不开放边贸,还等待何时啊?”

唐毅说的义正辞严,振聋发聩,杨博也是一惊,他此前也只是把开海当成了弥补户部空虚的权宜之计。

可是听唐毅说完,杨博猛然惊觉,似乎这是一场关乎大明国策的重要决策。哪怕是太祖爷和成祖爷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那时候也仅仅是宣扬天威,让四夷臣服,如此而已。可是如今呢,准许百姓出海经商,倒是有从内敛变成开放的架势。

诚如唐毅所言,开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在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前,开边的阻力就会变小。

开边对谁最有好处,那还用问吗?

晋商经营九边多少年,没有开边,他们走私生意都做得有声有色,如果开边之后,贸易成倍增加,收入源源不断,的确比跑到东南,和浙商,闽商,苏商抢夺纺织生意要好得多。

不过老杨博可不是那么天真的人,随便几句话就被唐毅带到沟里去了。

“开边固然好,可是你想过没有,开边之后,俺答借机做大,那又该如何处置?”

“哈哈哈,虞坡公,如果这话是那些酸腐人说出来,晚生不意外,可您老说出来,这个晚生……”唐毅嘴角抽了抽,没有往下说,那意思就是我真鄙视你!

杨博愣了一下,笑骂道:“小兔崽子,看不起老夫是吗?我是替那些人问的,不成吗?”

“虞坡公,既然如此,那晚生就斗胆说了。就拿宋朝的岁币来说吧,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被宋代读书人视作天大耻辱,每每提起,咬牙切齿,愤恨不已,骂朝廷无能软弱,恨不得提三尺宝剑,征杀疆场,一雪前耻。可是这些人都忽略了澶渊之盟还有一条,那就是双方在边境开放贸易,准许互通有无。北宋朝廷虽然付出了十万两岁币,可是每年从边境贸易之中,拿到了数以百万两的利润,正是因为这笔巨额的利润,才使得无数人痛骂岁币,却一直延续下去。”

唐毅起身,负手而立,从容笑道:“单纯从岁币来看,其实宋朝是占了便宜的,要是不给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