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12章 摆平(加更)(2/3)

一个理儿,什么都比不上抗倭重要,只有消灭了倭寇,东南才能安宁。市舶司在唐毅的手里,只不过是撬动大局的杠杆而已。

倘若真能如唐毅所说,最终能平定倭寇,或许也没什么不妥……不对,海瑞几乎被唐毅说服,可是他又突然瞪大了眼睛。

“唐大人,下官不服气。”

“刚峰兄有什么疑问,只管讲。”

“唐大人,俗话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只因为七大姓有用,就对他们过往的恶行视而不见,网开一面?再说东南的世家,他们靠着闽浙大姓走私已经不对,您还要给他们好处,把他们喂得更饱,这合理吗?”

“不合理。”唐毅干脆说道:“刚峰兄,我要是不这么做,难道要和所有人为敌吗?东南世家、闽浙大姓、倭寇、官吏,我把这些人都推到了对立面,靠着我一个人,当然,还有你海刚锋,咱们能打赢吗?”

海瑞拳头紧握,咬了半天牙,最后还是摇摇头,苦笑道:“大人,海瑞明白你的难处,可是道不同不相与谋,海某还是要辞官!”

唐毅摇了摇头,苦笑道““唉,成仁取义!历代读书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着要对得起良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桃花源,以为大不了我就辞官归隐,我不在污浊的世间打滚儿了,我是干净的,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圣贤教诲。”唐毅突然脸色一沉,冷笑道:“光想着良心,可想到了肩头的责任?我大明虽然堪称富庶,可是能够有幸读书的人二十之中,只有一个,而在这些读书人当中,能考中举人的,更是万中无一,能牧守一方,做父母官的,更是少之又少?拍拍屁股走人了,除了能表明你自己卓尔不群,对百姓有什么好处?这样的人,爱的不是百姓,而是自己的名声,这是一个真正的儒者该做的事情吗?阳明公何以被万众尊崇?盖因为阳明公主张知行合一,知道了,看见了都没用,还要做出来,兼济天下,那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别说海瑞,就连一旁的海老夫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不愧是六首魁元,真是一副伶牙俐齿,巧舌如簧。道理滔滔不断,说的海瑞老脸通红,浑身哆嗦,冷汗湿透了后背。

海老夫人拉着儿子的手,低低声音说道:“逆子啊,你可都听明白了唐大人的教诲?快别犯浑了!”

海瑞恍惚之下,双膝跪在地上,大礼参拜,而后抬起头泪水流,“唐大人一番金玉良言,海瑞羞愧难当,扪心自问,海瑞不及大人万分之一,似海瑞一般的蛮子,留在官场上还能有什么用,只会坏了大人的事,大人何必还要留我啊!”

真是一头极品倔驴,到了这时候,还想走呢!

唐毅彻底被打败了,“刚峰兄,为政就是调停利益,可是该怎么调,向哪个方向调,其中的差别就太大了,你清廉自守,刚正不阿,乃是官场的良心,有你在,就有一个标杆,最起码,你在身边,我唐毅就不敢过分损害百姓利益。正好,我这里有一件大事要拜托刚峰兄处理。”

海瑞正在发愣,海老夫人气得踢了他一脚。

“汝贤,大人吩咐,你还敢不听!”

海瑞茫然问道:“何事?”

“刚峰兄先起来吧。”唐毅拉起了海瑞,笑道:“是这样的,我绑了七大姓的代表总共二十多人,一人五万两,凑了一百二十万两,另外呢,何大侠亲自带领着一千名士兵,把七大姓派驻在沿途,阻截商贾的打手都给抓了,一共四百多人。还有市舶司的归属,本来我是不想要的,毕竟他们留着市舶司,对我也没啥关系,每年还能给一大笔的税银,可是啊,架不住苦苦哀求,我就答应收回,不过要了三十万两的解约金。”

唐毅眨眨眼睛,嬉笑道:“四百多名俘虏,加上一个市舶司,我又从他们手里掏出了八十万两,加起来,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