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6章 奸字别解(1/3)

按照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後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值得君臣大动干戈的事情不多,只要有:一、议立君立储。二、议建都。三、议郊祀。四、议典礼。五、议宗藩。六、议漕运。七、议边事等等。至於参与廷议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

唐毅、王世贞、诸大授、陶大临、徐渭五个既不是部堂高官,也不是科道言官,按照道理是根本不能出现在廷议之上的,偏偏他们就来了,成了一群红花当中的君子兰,卓尔不群,别提多扎眼了,就连严嵩都愣了一下。

铛,紫铜钟清脆一响,嘉靖不带感情地说道:“他们五个是朕找来的,你们只管议事,不必管他们。”

“是!”

对于嘉靖的话,严嵩已经习惯先答应,至于破不破坏制度,并不在乎,首辅如此,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唯独李默铁青着脸色,不时扫过唐毅,又是这个臭小子,自从上次对呛之后,李默就把唐毅恨透了。

唐毅也能感到李默的充满☆☆☆☆,↖.≯.ne←t荼毒的目光,不过唐毅并不怕,我心光明,不管是谁,敢和我作对,你就是黑暗的,无关清浊!

唐毅胸膛挺得笔直,斗志昂扬,当然了这种最高级别的会议,他只能看着。没有嘉靖的准许,他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有劲头,只能攒着。

诸位大佬站好,须发皆白的严嵩当然不让坐在了首位,严世藩紧跟着老爹的身后伺候,在严嵩的对面。就是吏部天官李默,双方剑拔弩张,心里都动了刀子,但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

只听严嵩说道:“都到齐了,就开始议事吧……各部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工部尚书赵华应声站出,大声说道:“陛下前番将咱们唐六元的会试章明发六部,征询开海意见,经过数次商议。工部以为应当立刻开海,通商贸易,充实国用。”

严党迫不及待表明了态度,李默当然不能示弱,他不会急着出来,而是使了一个眼色,刑部尚书何鳌站了出来。

此老是正德年间进士,因为谏言正德挨了廷杖。嘉靖即位,又因为大礼议之中抗旨。又挨了板子,几乎丢了命。

众所周知,在大明朝挨廷杖不是丢人的事情,相反还是一笔雄厚的资本,何鳌挨了两任皇帝的板子,简直就是清正直臣的代表。他不结党。不贪污,威望又高,就算严党声势如天,也不能拿老头子怎么样。

本来何鳌并没有卷入严李的党争,算是朝中少有的中立大臣。只是大家伙不知道为何,此老竟然会当出头的椽子。

默默观察的唐毅都是一惊,看来还是低估了李默的实力啊!

何鳌面色凝重,说道:“前些日子,南兵部尚书唐顺之,浙江巡抚胡宗宪,谭纶,唐慎,刘焘等等东南官员,联名上奏,提议开海。可海禁乃是我朝祖制,岂能随意更改?况且东南战乱不断,人心不宁,自古以来农为本,商为末,务农则民心安定,百姓易治,经商心思变,奸猾之徒横行。试问百战之地,民心不宁,东南几时才能安宁?咳咳……故此,开海之举,万万不可行。”

何鳌身体不好,说到激动之处,咳嗽得老脸通红,讲不下去,但是他的意思大家伙都明白了。

上有祖制压着,下有东南一团乱麻,的确开海不是小事情。

何鳌毕竟威望崇高,他一说话,不少严党的人都闭了嘴巴。气得严世藩脸上的肉乱蹦,他忙给赵华眼色,作为最忠诚的走狗,赵华毫不客气扑了出来。

“何部堂,您老说的容易,可是眼前的困难怎么办?别的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