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642-3643 稳步发展(2/6)



截留救灾物资是大忌,但是大家首先要看到,小贾村有三百顶帐篷,就绝对够用了,这个官司,陈正奎不怕跟陈太忠打到省里,这个村子七百多人,总共两百来户人家,三百顶帐篷不够用吗?

须知整个小贾村,原来的建筑也不过才四百多间房,眼下是非常时期,三百顶帐篷,加上前期市里和部队上支援的,也有三百五十余顶,怎么算都够用了。

而暂扣下的那些帐篷,原本就是市里搭了小贾村的车,有意多报的,省里愿意给的话,阳州市截留下来,可以储备起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情——这种变通段,被戳穿了都不怕。

民政厅果然运来了五百顶帐篷,沈建设也知道陈市长的算计,所以才会来汇报——您要不出面的话,这多的两百顶帐篷,估计都得让北崇要走了。

所以眼下他听到帐篷如数运达,就要前来汇报一声,不成想陈市长居然换了一种态度,一时间他是真的要多纳闷有多纳闷了。

“该给北崇多少顶帐篷,让民政局算就行了,咱们艹什么心?”陈正奎淡淡地反问一句,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

合着你是被陈太忠整怕了?沈建设实在无法不这么想,心里也生出一股隐隐的哀怨,早知道你就是这么一点担当的话,我何苦来自讨没?

想是这么想的,但他也不敢多计较,于是点点头,“那就交给杨局长了?”

陈正奎看他一眼,连话都懒得说,等到对方退出之后,他才冷哼一声——签收?老子才不会去签收,你根本不知道民政厅发来的是一批什么货。

陈市长在省里这些年,真的不是白呆的,上上下下结识了不少人,虽然多数都是点头之交,可那也是人脉,等他强势出任市长的时候,就有人上门来加深交情。

所以他知道,民政厅这次发来的帐篷,是九六年抗洪抢险时的存货——没错,是九六年不是九八年,那一年恒北的洪水很大。

一晃六年过去了,这个存货会是个什么样子,大家也想得到的,风吹雨淋褪色起霉不说,老鼠都在里面建国了,这不能怪管不上心,实在是时间有点久了——一年两年不坏,这是必须的,但是十年八年都不坏的话……那就是挡人财路了。

由于马书记很重视,民政厅就挑拣了一下,选了点勉强还有点看相的,给阳州发过来了,但是据陈正奎了解,这一批物资真的很成问题——也就是北崇要得急,大家只能从存里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这些理由都是勉强站得住脚的,但是保管不善是民政系统的问题,该由他们向北崇解释,这个时候市政斧要出面签收,那真的是自寻烦恼——宁肯不要那两百顶帐篷,也不能将这种莫名其妙的恩怨揽到身上。

陈正奎早将这些事情掂量明白了,不过他不会跟沈建设解释自己为何出尔反尔,只能心里暗暗地感叹:这基层的工作,真的很不好干啊,意外实在太多了。

不过,有了这个感慨之后,他心里又生出了一丝猜测,也不知道陈太忠见了这一批帐篷,会有何感想?他正琢磨呢,沈建设的电话又打了进来,“市长,周养志副市长考察回来了,在朝田做短暂停留,请您指示工作。”

我哪儿有什么可指示的?陈市长冷哼一声,“把电话接过来……周市长,法国一行,收获怎么样?”

“收获不小,感觉到了这个服装面料的尖端姓,”周市长笑着回答,“咱阳州的苎麻,确实有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