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2/3)

弟,告知朝安局说,我们临时有事,出京办事,等我们办完事,京城里估计也安定下来了,到时候再谈呗。

朝安局的人晚来了一步,他们是真的要把人拿下,也没有更多的原因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京城里不允许有任何不受控制的势力存在。

换句话说,若是英王此刻在京城,身边的一干化修护卫也要被人看管起来,甚至都有可能下了禁制。

不过,得知韦家走人了,朝安局也没再追击,这些人偷跑,令朝安局很恼火,可是眼下顺天府实在太乱了,能少一股势力,还是少一股的好。

韦家人跑出京城,然后才现禁卫军正在大索幽州郡。

此刻跟登基大典那一年又不能比,当时虽然出了顿河水库事件,但是为了粉饰太平稳定民心,小范围内是大查特查,但是官面上还遮掩了很多。

而眼下是天家遇刺,是真正的、不加掩饰的大索,有人敢不配合,当场就会被击伤,敢跑的都可能被直接击杀。

韦家的人不傻,感受到气氛不对,就知道不能再在幽州郡待下去了,现在御林军只是划了片区封锁,接下来肯定是水银泻地一般的搜索。

事实上,生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资格当场参与,韦家人就必须回家,一来家里比较安全,二来也是此事可能导致权力格局的变化。

而韦家被杀了五名化修,现在又有三名化修在幽州郡,家里都快没人看门了,回去商量对策是必然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该怎么回家?

这种时候,肯定是捡近路走比较合适,然而想直接南下,不是过大名府,就是过河间府。

走河间府要近一点,但是韦家不敢走,上次韦家人偷袭赵欣欣一行人,就是在河间府,后来惊动了捕房、军役房甚至知府!

韦家在河间府,已经挂上号了。

而且河间是连接襄王的重点通道,肯定也是官府高度关注的地方。

若是不南下,那就只能取道并州郡,绕行豫州郡南下,这个圈子绕得大不说,关键是荆王曾经被分封在并州!后来才去的三湘。

绕行并州郡也不合适,那么就只有取道大名府了,否则的话只能东向出海,走海路了。

走海路绕得更远不说,关键是茫茫大海上无处藏身,万一被人拦住,没什么山沟、树林之类的地方躲藏!

正经是大名府虽然是英王封地,但是英王并未掌控整个大名,还有那么一丝机会,能溜出去。

于是韦家选择了走大名府,而且是紧贴着并州郡,一路溜着边过来,力图不引起人关注。

当然,四个关卡,他们是不会走的,敢路过肯定就被留下了,于是只能翻山越岭地走。

但是当他们进入大名府的时候,忍不住脸一黑:我擦,这里查得也严!

十几名化修肆无忌惮地散放着神识,像黑夜里的灯泡一样明显。

这是化修查找同阶修者所使用的手段,打个比方说,为什么没有化修敢随便进入玄女山?因为只要有化修进入,必然会被玄女宫的人现。

玄女宫有真君坐镇,但很多时候,外来的化修,都是宫中真人现的。

化修神识外放搜查,那韦家的人就只能遮掩气息,匆匆而行,十余人的队伍,也分作了三拨,还放了三人出去观察,前方两个,后方一个。

待进入英王府的控制范围之后,韦家的人更难受了,因为路边总有无知的黎庶,拿着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些陌生人。

这就是李永生和张木子在义安县的感受,当地黎庶对外来的人十分敏感,尤其他们走的不是大路,而是小路,这里见到生人的机会不多。

不过总算还好,大名府的人没有义安人那么排外,见到有外人路过,并不上前喝问来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