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七章 谁养活谁 马鹞子来投。(2/4)

率先发难:“你抄袭俄的《地板》俄就不说什么了!咋还这么样?”一个湖北口音的女声更是破口大骂。“款鬼话!明明是地主一片好心肠,给了佃户一条活路,让他能够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可是就这样的好人,居然在土改时被镇压了!然后被各种的不公正对待!”

不厚道的作者冷笑着看了一眼这个吃饭砸锅的作协主席,“我建议你去听一首老歌。《谁养活谁呀!》”这首歌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发端,然后迅速传遍各个解放区。这首歌,让新区的老百姓迅速的拉近了和土改工作队之间的感情,让那些俘虏兵迅速的理清了脑海中的迷雾,变成了解放战士。可是,不知道为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之后反而不让唱了。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看一看,没有咱劳动,粮食不会往外钻,耕种锄割全是咱们下力干。五更起,半夜眠,一粒粮食一滴汗,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瞧一瞧,没有咱劳动,棉花不会结成桃,纺线织布没有咱做不了,新衣裤大棉袄,全是咱们血汗造,地主不劳动,新衣穿成套。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谈一谈,没有咱劳动,那里会有瓦和砖,打墙盖房全是咱们出力干,自己房两三间,还有一半露着天,地主不劳动,房子高又宽。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想一想,创造世界全是咱们的力量,吃穿用住生活不能少一样,不是咱送上粮,地主早已饿断肠,到底谁养活谁,不用仔细想。谁养活谁,大家来看一看,没有咱穷人开荒山,财主哪来的千倾田?没有穷人来种地,财主家粮食哪能堆成山?没有穷人把屋盖,财主家哪有楼堂瓦舍一片片?没有穷人种棉养蚕纺线和织布,财主家哪有绫罗绸缎穿?

想一想,看一看,穷人养活地主还是地主养活咱?想一想,算一算,咱穷人养活地主多少年?不信神,不靠天,全靠 把身翻。斗倒地主和恶霸,封建势力连根端。斗倒地主和恶霸,也有吃来也有穿。斗倒地主和恶霸,穷苦大众坐江山!

以后再有人说地主养活了佃户之类的话,列位看官不妨就让他去看看赵树理的《地板》,看看一块荒地能不能凭空变出粮食来。再让他们听听这首歌。)

“也罢!既然你陈知州和各位乡绅父老联名作保,本将倒也不能不法外开恩。”何凤山也是鬼的很,他不说是这些人求情,而说是你们大家作保。而且,眼睛的余光当中,瓮城之中已经只剩下稀稀拉拉的不到一百多人了。城头上,剥下来的棉衣已经堆成了数座小山也似。

“这些人可以由亲友具名作保领回。不杀了!”

城上顿时一片谀词漫天飞,城下观看杀人的而百姓,也是一片欢呼声。原因也简单得很。这些缺衣少食的穷苦人,忽然看到城上那堆积如山的棉衣,被人如雪片一般从城头上丢下来。“送给各位乡亲了!”

那些领到或者说抢到了一件棉衣的围观百姓自然是喜出望外,本以为这次来就是看杀人的热闹,谁能想到除了看到了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田主老爷和到处耀武扬威的团丁就像踩死蛤蟆打老鼠一样成群结队的砍下了头颅,还能得到一件棉衣回家?

几乎是一瞬间,宋胡星还乡团的下场便被传遍了江淮各地。这其中,除了那些四乡八镇的百姓口口相传之外,便是那百余名侥幸从何凤山刀下捡回一条命的还乡团眷属们。她们被家中有头有脸的亲戚具名作保领回家中安置,自然会有亲戚朋友或是亲自上门或是打发仆人前来,或是书信往返。这样,宋胡星等人的下场,便令无数人心惊肉跳了。

“只要能保我等身家财产,我等愿意奉大将军钧令。”几十个在江淮之间颇有势力的家族,民团,联庄会之类的组织,或是派遣使者前往,或是托人中间传话,或是首领单骑前来,纷纷向鹿玛红、廖冬至、伍兴等人表达了这一番态度。

江淮之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