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01章 明朝联军与清军的,前线战事(续)!(2/3)

取喜峰口、冷口、界岭口等蓟镇要塞,拖长战线。

此次出征,清国可谓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出动。

从万历四十三年时,努尔哈赤正式确立八旗制度,每牛录核丁三百。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八旗为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制,平时劳作,战时从征,军械粮草自备,有点类似府兵和大明开国时的士兵。

每牛录三百户主代表为旗丁,余下的兄弟子嗣暂不在兵册上,普通人家就称为“余丁”

历史上,八旗兴起后每次出战,基本抢掠甚多,余丁闲散也踊跃出战。

皇太极还没死的时候,清国共有牛录792个,内满八旗410个,蒙八旗218个,汉八旗364个。满八旗约有九万二千旗丁,蒙八旗有八万三千六百旗丁,汉八旗有八万二千旗丁。

满蒙汉二十四旗,差不多就是拥有兵额,为近二十万人。

当然,除非遇到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否则各旗不会全丁出动。这是兵事潜规则,就是朱子龙,也不会每次作战,把山东的朱家军全都带走。

随着皇太极的完蛋,以及几年内,后金这边给朱子龙搞惨了。

清国损失惨重,光八旗满洲战死者就超过八万人,余者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外藩蒙古等等,损失一样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他们还失去外藩蒙古很多势力,虽然这些人战力不佳,但当炮灰还是不错的。

如,以前的科尔沁诸部,就有牛录648个,外藩蒙古,有牛录484个。

朱子龙的势力没有起来之前,每次清国征战他们出兵一半,声势浩大。

然并卵

自从朱子龙的势力大成后,除了铁杆的科尔沁残部,余者大半脱离清国统治了。要么各自为政,要么想混水摸鱼,要么就是近亲明朝,要么就是仅仅只胆敢暗中和他们合作。

现在,多尔衮又建了八旗朝鲜,八旗日本,等等。勉强把数充了回来

这些朝鲜人,日本人战力自然是战五渣,不过当炮灰,以及充当临时火枪手,还是可行的。

现满、蒙、汉、朝、日四十旗,兵额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也就是这一次和李自成合作,清国这边所有的倾国之士兵数量了。

全丁而出的代价,也就是清国像项羽一样,于死地而后生。

这样一来,困兽而战,倒也是超水平发挥了。

除了士兵,家属包衣也全部过来了,推运粮草辎重,搬理缴获,处理杂事等。所以总的来说,你硬要对外号称,二三十万大军,其实清国这边也说的过去。

朱子龙的白磷手榴弹和一些特殊物品的数量也不多,大战打到后面,还是以铁血和人数在拼。

你来我去的,坚持了两个月了,各有很大的死伤。

当然,大明这边主要死伤的是旧式军队士兵。同理,后金那边也是在牺牲炮灰为主

谁都不能轻易的撤退,这也就给了李自成一个机会。

对朱子龙来说,边关李紫笼那里的朱家军完成任务后,根据他的要求,到时候转道到山海关那边,合围攻下山海关的后面,那么后金就完了。

前后这么一精税合攻,大事可成。

所以,他才在这里,坚持,坚持,坚持。并让皇后迁都跑路,就是想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以及顺带的将那些让他失望的旧式百官,全都借李自成的手,血洗一下。

这样,应该死的人,可以大部分都死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太坏。

何乐而不为之

随着战事的残酷,本来还有些怀疑李自成是不是真心合作的后金方面。一听明朝皇帝迁都南下跑了,上下弥漫着一股狂热雀跃的气息,甚至有狂热分子喊道:“南朝将亡,配合流贼,国朝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