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37 正式学校(3/4)

为此,泉城的汪大海和刘德辉亲自坐车赶来。

两人在杨佑宁和杨小涛两人的陪同下,参观了轧钢厂启明星机庆的运行,保养。

然后看其如向加工冲床,按照核小涛的说法,一周两台冲床不是问题,等工人操作熟悉了,形成流水线,一周四五台也不是不可能。

这可是让两人惊的不行。

至于去车间查看冲床时,两人都对轧钢厂生产的冲床赞不绝口。

尤其是汪大海,更是亲自上手操作一翻,对生产的冲床评价相当高,而这种冲床也被杨佑宁命名为‘红冲一号’。

当初杨佑宁可是想起腾龙的,后来被柏小涛严辞拒绝。

腾龙这名字太有象征意义了,太强了。

用在冲床上,有些德不配位。

还是调的好,于是改成了“红冲1号”,意思是红星钢厂的冲压机。

对此,陈宫几人再次吐槽老杨的起名艺术,离开红星就不会起名了。

老杨却是深以为荣。

除此之外,杨小涛还开车回子趟杨家庄,将考试成绩带回去,又是一场欢喜。

而后,杨家庄小学的二十六个学生考初中都过的消息也迅速传开,不少人都在打听消息,而庄园周围的村子得知后,更是千方百计的将孩子送进去。

这年头,一个村子能上一个就是了不得了,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对于只会种地的农民来说,绝对是值得骄傲的事。

甚至村出个好苗子,全村的人都会出人出力帮着完成学业。

都是乡亲的,都盼着自个村里出个“秀才”。

现在,杨家庄一下子出了二十六个小秀才,那可是了不得的事。

正在上学的孩子们立马成了家长眼里的宝贝,一遍遍耳提面命的说着全家人的希望。

那些等着入学的孩子,更是被家人三令五申,是听老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

不然打断狗腿。

至于外村的人,除了嫁女儿,娶农壮的女孩,最近又兴起一波干亲热。

不少人通过认干亲的办法让孩子进入学校,最后杨太爷这里都有老战友找来认干亲。

当然认得是杨小涛,却被杨太爷一口拒绝。

孩子看在战友面子上可以来,但不能给小涛添麻烦。

这样的后果便是,今年报名的孩子超多。

学校这边只能一边修建新的教室,一边将二到六年级的学生重新安排,一个班孩子多些,才能容下更多的新生。

至于新教室什么的,不用杨家庄担心,自有人承担下来,那村里的木匠、瓦匠,为了自家/村的孩子干的十分卖力。

不过,这次考试过后,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杨家庄小学在上级正式挂名了,上级派人考察一番,认为这种‘植根于农民中的学校’,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非常有教育意义。

为此,红星小学的老校长在学校里待了三天,临走前更是感慨,‘这种引导方式,正是我们缺少的。’

如此,上级不仅将杨家庄小学纳入正式学校体系,更是列为扶持对象。

也就是说,杨家庄小学和红星小学算是平级了。

今后不用挂靠红星小学了。

今后教材会直接发放到手,教师也会安排,该有的教育资源,也会有。

这一切都走上正轨后,让杨太爷乐得合不扰嘴,就是洪老师夫妇能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倍感光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