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 研究下卡车(3/4)
易举。>
而随着对卡车结构的了解,结合前世的记忆以及相关文件资料,杨小涛要做的转向辅助系统也有了初步概念。>
“你是说,一种可以让方向盘,容易控制的东西?”>
杨佑宁听明白了,他经常坐车,知道司机开车时候的样子。>
有时候道路拐弯,那方向盘大的是呲溜转,跑过去后还要往回打,整个人都处于匆忙状态中。>
只是没想到杨小涛早就的跨度,这么大。>
前一阵还在研究高压锅拖拉机的,这会儿怎么跑到卡车上了?>
难不成,以后轧钢厂要自己鼓捣卡车了?>
这年头只是一想然后就抛在脑后。>
卡车,不是好弄的,不仅要人,物。>
更重要的是,时间。>
“对,就是研究下卡车的构造,然后设计个东西,方便打转向,同时会尽快恢复原位的东西。”>
“其实这东西,国外已经开始安装了,但国内还在仿制中...”>
杨小涛说了当下的情况,杨祐宁也清楚,自从北边专撤走后,不少还在生产线上的卡车就成了废铁,这些年虽然有了起色,但总体来说,技术还是落后一大截。>
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国内的技术只能靠自己搞了。>
“这个什么,辅助系统,可以搞,回头我跟老陈说一声,让他全力配合。”>
杨佑宁听完后立马来了兴趣,在他看来,这要是做成了,国内的那些汽车厂还不得求着来?>
自家厂子采购汽车还不是痛快地?>
还有,谁说轧钢厂只能生产拖拉机了,就是搞汽车配件,那也比他们强。>
杨佑宁说着,让杨小涛把这事当成正是做,不过也不要急,慢慢来就行。>
毕竟,研究这方面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怕杨小涛钻牛角尖,忘了本身的职责。>
随后,杨佑宁又问起工人们的态度,杨小涛对此很有信心的保证,“工人们爆发出来的工作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那就好。”>
杨佑宁欣慰不已。>
“你看,现有没有王复汉在时搞的那一套,工人们不用喊着口号干活,墙上的标语也在雨雪下变得灰白,甚至连广播里喊得口号都成了老生常谈。”>
“但工厂忙碌的景象,工人们干活的激情,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一天比一天光彩。”>
“这说明什么,说明好几句口号,干不了实业!”>
“现在的场景,才是轧钢厂工人当家做主的真实反应。”>
杨佑宁感慨说着,杨小涛看着忙碌的工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只是点头。>
两人继续走。>
中午吃完饭,杨小涛回到办公室,继续琢磨卡车驾驶的辅助系统。>
其实,就是辅助拐弯的,但能省力,减缓司机的疲劳,对驾驶有益无害。>
杨小涛回忆前世开车时的场景。>
在学车的时候,当时用的是两种车。>
科二用的皮卡,那时候辅助系统是机械液压的,用起来虽然费力,却比没有强。>
后来科三上路,用的是电动的,很顺手。>
但现在,还是用机械液压的比较靠谱。>
杨小涛随即琢磨起机械液压助力系统。>
这套系统就是利用发动机动力带动转向油泵,把发动机的动力转化成液压泵的压力,为转向系统提供辅助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