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首屈一指(3/4)
老人并没有失望,反而露出好奇,“你先说说?”>
“是。”>
“我按照杨小涛论文中提到的,杨村一号的玉米为高杆长棒大粒抗倒伏的高产玉米,按照形状分析,每一种都有一种基因控制,在...”>
“所以我觉得,这种事很难做到。”>
郑院长给出自己的答案,老人陷入沉思。>
良久这才开口,“郑院长,不是我怀疑,但这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答案。”>
“你可能不知道,这段时间我们的同志在努力,寻有用信息,初步判断,他们使用的,就是我们提供的种子。”>
“因为这件事,原本他们答应提供的物资,故意押后,这其中包藏什么祸心你是清楚的。”>
“如果对方真的找到了,那我们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可对方若是失败了,我们就需要另一种应对方案。”>
“这成功与否的判断,可是关乎我们在谈判桌上的底气啊。”>
郑院长听闻后,有些惭愧,“首长,如果说有谁能够给出这个肯定答案的话,那只有这件事的发起者了。”>
“你是说杨小涛?”>
“对。他在杂交玉米上面的研究,在国内当下领域中,首屈一指。”>
老人沉默片刻,“好。”>
老人拿起电话,想了一会儿打出去。>
“人到哪了?”>
“好!”>
“让同志们辛苦下,沿途做好准备工作,一旦进京,尽快赶来...”>
......>
呜呜…>
哐当哐当>
咔咔……>
奔腾的火车上坐满了行人。>
这趟从西北一路穿过高原进入平原的火车,已经行驶了三天。>
三天来,上车下车停车开车,不知道有多少人路过,也不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只知道,车座一直都没空着。>
规律的节奏不断传来,催人入睡,哪怕还没到该睡的时候。>
“不惧风雪,中华儿女流血不流泪,永不悔,入华夏显神威……”>
而就在这枯燥的节奏中,一节车厢里传来阵阵歌声,声音稚嫩,却充满朝气,让听到的人无不屏气凝神,仔细聆听。>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但每次听到,都感觉热血在血脉中奔腾,不由自主的在心中跟着唱合。>
有人想要探听车厢里面的情况,但每次都会被门口的卫兵揽下,久而久之,他们只知道里面是一群孩子。>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记下这歌声,并且将这首朝气蓬勃,代表革命热情的歌曲传唱出去。>
“高主任,还有多久?”>
杨小涛看着窗户,看着孩子们热情的吼着,哪怕五音不全,在这稚嫩的和声中,也变得好听。>
而他也不得不感叹,孩子们的精力真是无限啊。>
一连坐了五天的火车,比起来时快了不少,但在这枯燥的旅程中,自己都觉得难受。>
却不想这些小家伙们,还有饱满的精力唱歌。>
“快了,估计半夜就到四九城了。”>
高玉峰听着歌声,还不时打着节拍,脸上笑容不断。>
“真不知道,你还会唱歌?这曲子和词,都是你写的?”>
杨小涛挠挠头,刚开始坐火车觉得闷,又不想带坏孩子打牌啥的,就教孩子们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