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杂交育种(1/4)
杨小涛去院子里找柴火,杨太爷又去扒了一堆玉米皮开始烧水。>
可等了一会也没见杨小涛回来,心理放心不下,便出来看看情况。>
然后就看到杨小涛站在棚子里,看着手头的玉米棒子,愣愣出神。>
“你这娃子,看啥呢,这么出神?”>
杨太爷见杨小涛愣住,就开口问道。>
杨小涛回过神来,思绪被打断,见是太爷,也放松下来。>
“太爷,咱这的玉米棒子都这么大?”>
杨小涛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的玉米棒子问着。>
杨太爷回头看了一眼,“不这么大还要多大?”>
杨小涛皱眉,“那咱们村的玉米都这样?”>
杨太爷奇怪,放下手头上的活,“对啊,打种玉米时候起,这些年了,都是这样。”>
“咋了?”>
杨小涛听了低头沉思,现在他手上的玉米和前世的根本没法比。>
前世种植的玉米不仅比这个长一倍,还更加粗壮。>
而且看上面留下的印子,很容易就看出来这玉米粒也不会很大。>
“没啥,就是奇怪,这玉米棒子太小了啊。”>
杨小涛说完,杨太爷没啥新奇的。>
城里的孩子没见过庄稼,好奇一点没啥。>
回头继续做饭。>
没一会儿,饭菜做好,简单的炖白菜,窝窝头。>
虽然杨小涛带回来不少东西,但老人节俭惯了,正月里也没啥优待。>
杨小涛昨晚喝了一顿酒,本来肚子空空的,但现在明显有心事,就吃了一个窝窝头,便出门去找杨石头。>
他要仔细验证一番,这年代的玉米倒底长啥样。>
“小涛,这已经是最大的个了!”>
杨大壮拿着手里的玉米,三个玉米棒子却是比其他的早长一些,份量也重一点。>
“这还是我家媳妇觉得个头大,放家里过年讨个好彩头才留下的,不然早就磨了面粉了。”>
杨大壮听说杨小涛在找玉米棒子,也以为是在长见识,也没多想就把家里剩下的三个带了过来。>
“大壮叔,你这玉米也是从供销社买的种子?”>
“不会,去供销社买的都是蔬菜种子,粮种都是自己留的!”>
杨小涛点头,对这个时代还是有些事情搞不清楚,正好这次问问。>
“大壮叔,你说说地里的情况呗!”>
“你想知道啥?”>
“嗯,就是咱村里每年能留下多少粮食,家里人够吃吗?”>
杨小涛想了想问道。>
杨大壮听了后,找了块石头坐下,杨小涛拿出香烟,两人都点了一支。>
杨大壮回忆片刻,有些说不出口,但杨小涛也不是外人,便讲解起来。>
“咱们村,就拿去年来说吧,总共种植小麦300多亩,玉米500多亩,其它的就不说了。”>
杨小涛在老家干过农活,知道这是冬小麦,在玉米地里继续种植。>
并不是说杨家庄就有800亩地,这跟农作物轮作有关。>
实际上,杨家庄连700亩地都没有。>
大部分还都是旱地,还有一些都是在山岭上.>
水地也就四分之一多点。>
“咱就拿玉米来说吧,去年咱村里一共收上来的玉米分下去的话,亩产差不到300多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