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敌之策 周鲂持节(3/4)
力空虚。>
为国家计,你还是尽快下令让陆逊率军回国吧。>
公安,不可再贪图。”>
孙权并未回应张昭的这番话。>
在身形略微停顿后,孙权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堂中。>
待孙权走出张府外,重新坐回车驾内后,孙权才认真思索起张昭的最后一番谏言。>
若是今日没有张昭的妙计,孙权心中的确有着尽快召陆逊率军回国的心思。>
然在张昭方才的点拨下,孙权意识到,柴桑之危可能真的就是糜旸的垂死反扑。>
只要他能挡住糜旸的这次垂死反扑,那么局势就会依然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既然如此,他为何要让陆逊退?>
公安不可再贪图?>
他偏要贪!>
...>
在孙权回到皇宫中后,他命人召来了几位大臣。>
当那几位大臣到来后,孙权很快将柴桑有危的事告知给了他们。>
在那几位大臣因这个消息而惊恐的时候,孙权说出了召他们来的目的。>
“朕需要一位忠贞之士,替朕出使永安,召吕岱率援军驰援柴桑。>
不知诸位爱卿中,何人愿往?”>
孙权此话一出,被召来的那几位大臣连忙都低下了头。>
能在这时候被孙权召来的大臣,基本都是孙权往日中看好的江东俊杰。>
他们的脑袋都很灵光。>
今柴桑外有数万敌军出没,而要想尽快前往永安,柴桑就是必经之路。>
也就是说,他们要冒着一定的生命危险前去当这个使臣。>
那可是生命危险呀!>
想他们风华正茂,将来有大好的前途,又何必去冒这个风险呢?>
几乎每一位大臣在听到孙权的话后都低了下头,生怕孙权注视到他们。>
唯有一人,主动迎上了孙权的目光。>
“臣愿往!”>
这人声若洪钟,语气慷慨,将忠贞之臣,愿为国效死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孙权定睛朝那人看去,发现那人不是周鲂又是何人?>
周鲂的主动自荐,让孙权喜笑颜开。>
自周鲂出使长安回来后,孙权就认为周鲂是个可造之才。>
今在国家危难之际,需要臣子献身时,又是周鲂主动站了出来。>
就这表现,任谁都会认为周鲂是个大大的忠臣。>
没有帝王,不喜欢忠臣。>
“好!子鱼真乃江东之胆也!”>
在夸完周鲂后,孙权看了一眼其他的大臣,脸上有着嫌弃的神色。>
“似你等,多又何用?”>
讽刺完其他的大臣后,孙权让他们赶紧退下。>
等到其他人都离开后,孙权命人取来一根节杖交到周鲂的手中。>
“你持朕节杖,就如朕亲临。”>
本来寻常使者,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的。>
可谁叫周鲂的表现太好,孙权越来越喜欢他了呢。>
在给了周鲂莫大的权力后,孙权叮嘱道:>
“你若能顺利到达永安,在令吕岱出兵后,应务必要提醒他不可冒进。>
切记,切记!”>
孙权牢牢记得张昭的叮嘱,并将这份叮嘱转达给了周鲂。>
周鲂在听完孙权的叮嘱后,他正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