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六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2/4)


然此内讧不一定能助我军一举夺下长安城。

臣以为为万安计,大将军何不等我军拿下长安后再分兵袭取潼关呢?”

在黄权看来,眼下的战局明显是汉军占优不错。

但长安城坚池厚冠于天下,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许长安城内的敌军人数不多,但长安城内的百姓可是有数十万。

难免曹彰来日不会动员城内的百姓一同守城。

考虑到这种情况,近十万汉军攻打长安城都尚嫌不足,更何况还要继续分兵削弱己方兵力呢。

黄权既是规劝,也是不解。

但面对黄权的规劝,糜旸的态度却很坚定。

“按孤做的就好。”

说完这句话后,糜旸又出言说道:

“让魏延率军准备好。

长安内乱,快则今日,慢则两日可能就会发生。

敌人内乱,我军若不趁势攫取一些果实怎么可以呢?”

吩咐好这件事后,糜旸便负手离开了黄权的身前。

在糜旸离开后,黄权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黄权的叹气被身旁的还是少年的黄崇所注意到。

黄崇是黄权的长子,今年年初黄权从成都随刘备亲征时,为了好好培养他的长子,他特地将黄崇带在了身边。

而在当世将至亲的人带在身边亲自调教,乃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因此方才糜旸看到黄权身后的黄崇时,并未下令让黄崇退下。

相反的他对黄权的这个儿子,还怪有好感的呢。

黄崇见黄权叹息,他不免关心地问道:

“父亲可是因大将军不听劝谏而苦恼?”

黄崇因年纪尚小,语气中还带着一些少年人特有的稚嫩。

而黄权也是没想到,一向循规蹈矩的黄崇会突然在这时发言。

黄权意外地看向黄崇问道:“你觉得大将军方才的命令是否有不妥之处呢?”

面对父亲的询问,黄崇果断摇了摇头。

他年纪尚轻,涉事也不多,怎敢妄评糜旸的命令。

可在摇头后,黄崇却对着黄权一拜言道:“孩儿不懂世事,不知大将军为何如此在意潼关。

但孩儿见过许多世事,孩儿知道自建安以来,大将军的决断都无出错过。”

说这番话时,黄崇的脸上浮现起对糜旸浓厚的崇拜之色。

莫说黄崇,他这一辈的人,都对糜旸有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听到黄崇的话后,黄权不由得大笑起来。

他不是在笑黄崇,他是在笑自己。

笑自己有时候竟还没一个少年郎看的明白。

“为父有时候真的觉得,是大将军在以一己之力,将今汉推到了如今的高度。”

“你年岁也不小了,这次就随姜校尉一同出征吧。”

说完这句话后,黄权摇头晃脑般带着黄崇离开了。

拿下潼关后,下一步是不是就是洛阳了呢?

咱的这位大将军,心可真大呀!

...

两位使者由于心中的惊愕,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长安城内。

回到长安城内后,两位使者几乎是一路疾跑的来到曹彰身前。

在看到曹彰的第一眼,那位曹彰的心腹就心急的惊呼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