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章 关于撺掇他人造反这件事(2/3)

所不用其极。

“陛下,既然何将军有这么大的本事,那不妨让他继续做下去。”荀攸说道。

刘辩摊了摊手,“好像朕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你们都说朕应该顾忌一下名声,既然要顾忌名声,朕自然不可能眼看着人家将事情办的这么漂亮,还非要找个茬给弄死。”

荀彧、陈琳不禁默然。

“陈琳,你看看你干的这事,怎么就能说服不了他们呢?”刘辩不爽的问道。

陈琳立马拜伏在地,“陛下,是臣无能……”

“无能这两个字不能成为你以后的理由,朕也不希望听到‘无能’二字。”刘辩说道,“在谋废立之事上,你干的很不错,但你撺掇他们谋逆的本事还需再提升一二。”

“朕是相信你的,你可不能令朕失望。”

“……唯!”陈琳面露苦涩,生无可恋的看了眼荀攸。

名声这个东西,大概从此以后,算是跟他无缘了。

荀攸想起了皇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刮骨疗毒。

于是乎,他说道:“陛下,若能驱虎吞狼,便可不必直接杀了虎。”

“三辅乃至于整个关中,盗匪、黄巾、马贼横行,以他们为刀,若能顺利的解决了匪患,也算得上是一桩功劳。”

“臣以为在此时陛下不必过于着急,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凉州与关东。”

“阎忠、韩遂乃是大患!”

刘辩微微颔首,“西边确实是心腹大患,不过,阎忠只是被韩遂等人推出来的,倒不足为虑。但韩遂此人野心勃勃,一直意图率兵东进,现在有皇甫嵩率军在西,若不图进攻,防守自不会有什么问题。”

关于凉州的一些事情,刘辩记得已不是很清楚了。

但他知道两件事。

董卓跟这帮人一直是有联络的,而且在入长安的时候,与韩遂等人约好了合兵。

其次,韩遂等人虽然看似兵强马壮,有十数万之众,但其实内部很混乱。

韩遂与马腾是联合时间最久的,但也反反复复的分分合合。

这些割据势力,总会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而在短期内发展成为相互的攻伐。

“陛下知道阎忠此人?”荀攸有些意外的问道。

刘辩随口说道:“曾偶有耳闻,据说乃是凉州名士。”

“是,阎忠在凉州确实有很好的名声,他善于察人,曾说贾诩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英奇才略。若陛下不提,此事臣是不敢提的,但既然陛下知道,臣不妨斗胆,阎忠为叛军首领,恐不会长久。”荀攸说道,“此人还是有一些气节的。”???.iuai.om

“公达看来也很善于察人。”刘辩笑了笑,“你认为贾诩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才略?”

汉时就有这样的风气,说的准的都出名了,说的不准的估计大家都当一乐子听了。

“他是有的。”荀攸的答案很肯定,“但此人行事刁钻诡谲,心中并无朝廷。”

“看来公达的确很善于察人!”刘辩大笑了两声,接着说道,“凉州是一个乱摊子,若要向西用兵,在朕看来,就必须将他们一杆子全部打死才算胜利,没有必要用添油战术。”

“凉州的这股,不,这几股贼人他们有一个很明显的毛病。当朝廷打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拧成一股绳,而当他们暂时安稳下来,亦或者准备劫掠某地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矛盾,而致使各方大打出手。”

“朕以为,在牛辅、李傕等人被驱赶至西之后,朝廷可暂时静观其变,给他们一个打起来的机会!”

陈琳却说道:“陛下,对待敌人,不可静待事情发生变故。臣以为朝廷应该插手此事,让它发生一些变故。牛辅、李傕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