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一封降书起风云(2/3)


韦然随后调曾经护送他们母亲前往采石的江陵偏将王显至襄阳,随后安排其驻守义阳。

南朝朝廷之内南北两党也进入了相对和平的阶段,期间楚王萧峦之妃,北秦昭阳公主产下一子,齐帝萧衡大喜,取名萧子尹。

萧炬在迎娶了王氏嫡女王贞凤之后,日夜苦干。但是生下的都是女儿,这让萧炬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给韦然的书信中也表示了担忧,陆苛如今趁韦然在荆州,恒直重病的机会,不停的鼓动萧衡,还好萧衡心如明镜,萧炬太子之位才算稳妥。

北朝朝堂之上如今也是风云再起。自从驸马赵有志倒向元善之后,闵观在朝堂之内举步维艰。元善也终于彰显出了自己的野心,一面积极的清除闵观的党羽,一面又持续收缩秦帝元稹的权利,元稹在位已经四年,但是权利反而不如刚登基的时候大。

元稹之母闵太后被元善强制要求撤帘归宫之后,闵观失去了和元善在朝堂抗衡的本钱。从而只好专注于河北地区的军事力量,最后和元善达成一致,将李恪调任并州,宇文至任两淮总管,将安仲调到西川,元善胞弟元喜进驻宛城,从此北秦长安城附近各州的兵力均由元善把持。

但是宇文至就任两淮总管之后,在元善的授意下对以前淮北军的主要将领进行了清洗和更换,韦智以前的亲信将领高坤,在李恪上台之后郁郁不得志,合肥被北秦夺取之后一直被派带领所部五千淮北将士驻守钟离,但是宇文至的种种行为让高坤感觉到了危险在向自身逼近,高坤在和部众商议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高坤差人给襄阳的韦然送去密信,表示自己愿意投奔南齐,希望韦然能让淮南军接应。

此时韦然之妻萧嫣然刚诞下一子,起名韦锐,接到高坤书信之时,韦然正在襄阳城内宴请宾客。

但见韦然回到内堂看着书信一言不发,韦伯此时问道:“公子可否将书信给老奴看看。”

韦然随后就将书信递了过去,韦伯看完之后沉思许久,随后说道:“钟离城距离长江甚远,可让淮南军由广陵出发,进攻淮阴,占据淮阴之后,高坤将军率部仍旧屯驻钟离。我朝就可立足于淮水和肥水之东区域。倘若宇文至调寿春之兵发兵攻打钟离,可在从京口调兵增援钟离,同时我军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机渡过长江直取合肥,宇文至首尾不能顾,到时说不定寿春也有机会!”

韦然沉思再三之后,派遣家将连夜顺江而下前往建康,自己则去往江陵集结大军。

临行前,韦然招来王显:“王将军,本公欲亲自率军收复合肥,义阳城至关重要,倘若北秦趁机来攻,将军务必要坚守。倘若义阳有失,北秦军队便可趁机切断我朝东西联系。到时候襄阳危。”

也难怪韦然如此慎重,义阳城地址位置十分重要,攻下义阳之后,北秦军队就可威逼长江,截断长江水路,到时候以江陵襄樊之兵对抗长安方向源源不断的援兵,江陵必失,江陵若失,西川也就不复存在,从此南齐真的就剩下江南六郡了。

王显领命,跪下说道:“昔日末将曾言,愿为定南候麾下一小卒,如今承蒙郡公重用,末将就是战死,也不会丢了义阳。”

韦然的书信送到了建康城萧炬手中,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陆苛言道:“眼下我们和北朝并无战事,何必要为了一个降将而开罪北朝。”

江南士族尽皆附和,萧衡在龙椅之上看着南方诸臣,心中也是甚为恼火。

“父皇,儿臣不赞同陆相所见。北朝地大物博,人口超过我朝。之前闵观和元善相互制约,我朝方有三年和平,宇文至此人非泛泛之辈,如今闵观已经呈现颓势,若等元善整合了朝堂,尽起北方之兵,我朝又能太平多久,儿臣同意广陵郡公的意见,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