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二章 发达的登州(2/4)

出一个空位。火从巷头的炉口燃烧,热气从留空的砖缝中透出而充满整个夹巷,等到夹巷外壁的砖都烧热时,就把湿纸逐张贴上去焙干,再揭下来放成一叠。

这样一叠的纸张,只是原来的四分之一的价钱,是真的又便宜又好用。

再配合上朱榔的活字印刷术,书籍的价格也就非常的低了,这样以后,大明登州的出版业就非常发达。

有大量的人印书的目的不是传承知识,而是为了卖书挣钱,跟今天一样,甚至以往由于印刷业很小,所以大量被刊印的书都是四书五经,所谓圣贤之书。

而到了大明登州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我们大概可以给分为三种,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教辅用书,当然这些书是最接近于圣贤书的。

明代有科举,大量的秀才举子要考试,所以有些人专门聘请了一些知识分子,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很多题做了很多样文,刊例成书之后卖给这些秀才,这等于就是高考作文集集锦。

很多秀才把这些文章读了之后,背下一些来,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发挥出来,除了教辅用书之外,还有大量的百科全书。

有的书是教你怎么做饭的,有的书是教你怎么经商的,有的书是教你怎么做手工的,这种知识类图书,在明代中晚期已经出现了。

还有更大规模的,就是消遣型用书,什么意思?咱们知道,明代是我国业发展的巅峰,咱们所谓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明代诞生的。

除了四大名著之外,还有什么金瓶梅、三言二拍,有大量的休闲,当时人读这些书的目的那绝对不是为了科考,也不是为了指导生活生产,就是为了休闲。

当然为了休闲嘛,跟现在一样,也是泥沙俱下,很多涉黄涉暴的也不少,但是没有办法,我们人类有时候就有劣根性。

我们身边有大量的人,大家就是喜欢看一些刺激性的作品,不刺激他不舒服,但是反过来讲,没有一个繁荣的文化市场,那就不可能有明代这么多自媒体。

嘿嘿,单单一个大明的出版业,就已经将市场给扩大的淋漓尽致,朱榔多次的颁发政策,鼓励登州百姓积极积极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

在这期间,秦王府会提供耕牛,农具和种子,而且还为开荒者减免三年税收。

百姓在天下大乱时,根本就没有办法稳定生活,他们手中几乎没有余粮,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得相当惨淡。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朱榔这些措施就像一场及时雨,他们都非常感激,也都愿意积极配合朝廷号令。尽可能开垦耕地,让自己生活能够更加稳定一些。

这时候大家目标一致,有力往一处使,发展得相当顺利。粮食变多后,富余部分逐渐被转化为流通商品,进一步促进登州经济发展。

手工业因为跟农业紧密相连,也跟着搭上顺风车,迅速发展起来。

此时的登州手工业高速发展,以登州蓬莱为例,这个地方最繁荣时,织布机加起来大约有一万三千张。

还有其他地区的陶瓷业,工人们每年可以生产上百万件精美陶瓷。

以某个镇为例,这里大约有上万家作坊,他们都拥有很高明的技术,设备也非常完善,不仅生产官窑,也会生产大量民用瓷器。

此外,登州冶金工业也非常发达,其铁产量相当于宋朝的两倍,领先世界各国两百多年,其记录都没有被人超过。

朱榔还组织了船队,和朱棣安排郑和下西洋,四处宣扬国威秀肌肉不同的是,朱榔组织的船队就是卖东西,船队上大量的精美的瓷器,丝绸,各种各样的物品,那是琳琅满目,当然了,除了卖东西之外,朱榔组织的船队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绘制航海地图,为以后的征伐做准备。

你还别说,还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