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八九章 鲸鱼捕杀(2/4)

在古人看来,上天和自己的先祖差不多,在古人心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的很多神话故事,不都是从古代开始流传下来的吗?

古人想象天上是有着天界的,天界有神仙,他们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住在着世间的一切.

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时候,都是会举行祭祀仪式的,祭祀祖先也好神仙也好,都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非常好的期盼。

目前在古籍中可以找到的关于“载人飞天”的记录,只有两次,一次发生在王莽时期。

据《汉书》记载,王莽在征伐匈奴时,曾经招募各种奇人,一些隐藏在民间的“异能者”也纷纷浮出水面,其中就有一个号称会飞的人。

史书上说:“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

虽然创意很好,但即便在人身上绑上鸟的羽毛,也不可能让人真的飞起来。虽然这个人的飞行试验失败了,但他是中国的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尝试飞行的人,也算是无畏的先行者了。新

这一次的飞天,当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围观。

.........................

早上的时间大约十点左右,朱朗来到了秋心湖小镇,跟着朱朗身后,汪雪,赵莲儿,徐妙锦也一起来了,一到地方看到了这地上超大的鲸鱼皮,这三个家伙直接被惊到了。

三个人是吃过鲸鱼肉的,朱朗告诉三人,鲸鱼有多大的时候,三个小家伙还有些模棱两可,但是等看到这个鲸鱼皮还是真的被吓到了。

要说朱朗对自己的这四位弟弟还真的是够好的,知道他们有心要去制作热气球,就立即命人去捕杀鲸鱼去了。

现在我们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完全停止了捕鲸活动,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录》里,蓝鲸、抹香鲸、座头鲸、布氏鲸、灰鲸等14种鲸类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还有20多种海豚和喙鲸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在国内肯定是没人敢吃鲸肉了,有人在国外品尝过鲸肉,认为其很难吃,肉又老又粗,还很腥臭。

古代,养殖技术低下,吃野味是普遍现象,野生动物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巨型的野生动物简直就是移动肉仓,我以前就翻出过一些古人吃大象肉的记载。

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记载:“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

既然大象鼻子都能被端上餐桌,那古人会不会对鲸肉下手呢?

当然也会,毕竟靠海吃海是基本的生存法则,鲸类普遍体型较大,虽然难以捕捉,但是对搁浅后的鲸,古人丝毫不会浪费,肉、油脂和骨头都会被利用。

有学者参考地方志书、地记、文人笔记等史料,发现中国史上记载下来的鲸豚搁浅事件总计176起。其中,东海海域发生的搁浅事件高达112起。这些鲸搁浅后,大部分会被附近的居民割肉分食,脂肪会被拿去制油,骨头拿去当建材。

海盐县方志记载居民割取鲸肉后运至市集贩卖,晋朝郭璞注《尔雅》中就有熬制鲸豚油脂的记载,《海门县志》记载有乡民用鲸骨作桥,象山县的祠堂用鲸骨作房梁。

清人朱翊清的《埋忧集》记载,乾隆年间,乍浦海边搁浅了一头大鲸,长数十丈。人们争先去割肉,结果鲸一翻身,压死了数百人。一翻身压死几百人太夸张了,所以说分食鲸肉这事应该是真实的。

除了分食搁浅的鲸之外,古人还会主动捕鲸。

在湛江,对很厉害的人或是长辈一般尊称为“公”。那么被称为“海公”或是“海公鱼”的,你猜是什么海洋动物?往最大的猜吧,对了,就是鲸鱼。

鲸鱼自古以来便经常出现在湛江沿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