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七百二十 南天王(2/3)

根本不在他的眼中,即使是最近,他专门遣人打听苏宁的详细资料以前,由于相隔很远,消息传播不易,他只知道苏宁是大唐最年轻的侯爵,原因是献上了高产的农作物,仅此而已,至于一把火烧光了阴山三万突厥兵,冯盎压根儿没相信,那应该是李靖的功劳才对。

不过在此之后,苏宁抵达之前,冯盎才真正了解到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终于明白,皇帝还是那个皇帝,没有昏聩,没有犯傻,精明到了极点,强悍到了极点,苏宁就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剑,无往而不利的利剑,这几年来凡是苏宁出手的事情基本上都大获成功,几场成功的战争不是苏宁直接参与的,那背后也有苏宁的影。

大唐的各项政策,比如设计江南的江南崛起计划,更是苏宁首倡,房玄龄和杜如晦在此之后才上了《江南疏》,并不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的首倡,还有干掉山东士族,什么军事大学,什么海军,什么参谋总部,什么纵横部之类的,全都是苏宁一手主导的,冯盎这才惊觉,他即将面对的是一个鬼才,一个被李二陛下倚为左膀右臂的家伙……

要不是极度信任他,怎么会给他从三品的官位,还是一个部门的左侍郎,明摆着再过几年就是尚书了不是?要不是极度信任他,怎么会让他做钦差大臣?还是全权负责江南事宜的钦差大臣,遇到事情可以先决定后上奏,直接把决定权赋予了他。

这样的人会是一个纨绔小子吗?

冯盎觉得自己小看了苏宁,于是立刻调整状态。原本打算让冯智戴代表自己去迎接苏宁的,现在觉得直接由自己去算了,冯智戴虽然有才,虽然经验丰富,但是还是武人的性子更浓一些,遇到苏宁这样的鬼才,肯定要吃亏!冯盎觉得自己要亲自对付他,否则指不定被他占了什么便宜还有苦说不出。

没想到这么快就让他颠倒黑白了?皇帝什么时候说过这不是送的而是借了苏宁的?完全没说好吧?当初给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提这些厨子的归属问题,几个厨子而已,拿就拿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五年前苏宁只是个穷侯爷。五年后的今天,是和自己在职位上平起平坐的高官,更是钦差大臣,不论资历。从职位上来说。自己还要低上一个档次。

苏宁已经今非昔比。还是一个朝廷重要部门的掌权人,朝廷规定的全权掌管海运事宜的两大部门——审计司和市舶司都是纵横部的下属部门,也就是说。海运这个事情,苏宁是最高掌管人,苏宁直接决定了海运的各项政策等等,把苏宁给得罪了,冯家以后想要在海上打开局面似乎就要难上很多了。

家里面的智囊就分析过,苏宁最大的依仗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而是手中掌握的全权管理海运的职权,要是把他给得罪死了,直接用各种理由比如海上盗贼什么的,下令封锁广州港口,不准片板下海,海军全面封锁海上航线,然后让海军去名义上讨贼,一段时间以后讨贼完毕开港,接着又来一个讨贼,再封闭港口,或者干脆直接给岭南船队下绊子。

阎王好惹,小鬼难缠,把苏宁给得罪死了,没有任何好处,海军可是直接听朝廷的,三万海军,几百艘大船,上千艘小船,多大的一股力量?真要封锁港口,所有人肯定不会再来了,直接从扬州南下也可以,就是路途远了点儿而已,到时候岭南又会回到原来的样子,谁都别想发财了。

没发过财还好,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岭南已经有不少人尝过甜头了,胃口大开了,你把它给关上了,不得饿死?肯定哭着喊着抛弃冯家,抛弃岭南,怎么说都要重新加入海运队伍,到那时候,谁说了算?皇帝肯定支持苏宁,肯定支持纵横部,岭南没地儿说理去!打也打不过,斗也斗不了,怎么办?

冯盎当时很愤怒啊!

智囊说,主人不要着急,话虽然这样说,但是这是最后的手段了,岭南把苏宁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