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七百八十八 运气(一)(2/3)

了,却连一个三十多岁的臣子要求出兵的要求也反驳不了,只能自己安慰自己,然后听从,虽然觉得有必要遏制一下泉盖苏文的权力,但是,似乎已经有些晚了。

他已经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了。

薛仁贵率领前军冲锋队拼命的猛冲猛打,也不管其他的什么,只管冲,只管杀,只管放火焚烧这看似繁华的宫殿,不仅仅王宫在燃烧,整个高句丽王都都在燃烧,里面薛仁贵在烧,外面苏宁在烧,誓要把这座城池给他烧光不可,关于高句丽的一点点东西都不要留下,文化,文字,文明,历史,就在这一刻彻底终结吧!

苏宁在王城外扫荡了所能看到的每一个政府机构,按照不少潜伏在当地的血滴子的引路,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权贵之家,二话不说,放火烧之,男女老幼一个不留,皆杀之!要让高句丽的统治阶层彻底毁è,让他们彻底失去作为一个国家所必须要留存的统治基础,这样一来,苏宁离开之后,高句丽政府就算是崩溃了,若要重建政府,苏宁相信,应该可能性不大了。

找到一个官员杀一个,找到一个权贵之家就放火烧一个,化整为零的大唐骑兵队以最快的速度彻底扫荡了几乎全部的政府部门,接着,苏宁率领亲兵卫队冲入了高句丽王宫,按照他的准备,他是打算把高句丽的民部也给彻底毁掉,那里有高句丽的户籍名册,高句丽的人口统计,苏宁不打算知道,知道也没什么用,大唐会全部重建的。

但是对于高句丽而言,在自己撤退之后。那些苟延残喘的家伙若想重建政府,最重要的就是户籍名册和人口统计数目,这是税收的唯一依据,而作为维系国家存à所必需的税收制度,如果税收崩溃了,那么国家也就无法运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刘邦入咸阳之后萧何会迅速把前秦的类似于民部的机构给保护起来,那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代表。

而把这些东西给毁掉之后,高句丽就彻底失去了在短期内重新恢有效统治的机会,他们将会落得和当初的吐蕃一样。大大小小的豪强林立。争夺霸权,高句丽就算产生了新的王者,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大唐进行报复之前恢统治,那是不可能的!

国民政府就在这一点上吃了大亏。从二次革命所引发的全面军阀割据状态产生之后。中国的户籍制度就崩溃了。从中原大战名义上中国统一之后一直到抗日战争前夕,依旧没有恢,户籍制度不完全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收税。国民政府没有户籍名册,无法确切的掌握各个省市的人口数量,无法确定税收的数量。

那么那些各省的草头王们就可以随意的敷衍当时的中央――国民政府,将税收纳为己用,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夕所可以掌握的省也就是东南沿海和稍微内陆一点儿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几个省,税收也局限于那里,实际上,国民政府就只能实际统治那一块地区,中国一直是分裂的,从清朝灭亡开始,就一直是分裂的。

随后,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恶果就体现出来了,失去了最重要的几个省,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就一直非常艰难,在那样艰难的状况下坚持了八年抗战,其中到底是多么艰辛苦楚,只有实际的经历者们才能知道了,抗战中的那些国民政府内部的权利争锋,绝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出自于整合全国力量真正实现全国抗日这样一个基本出发点。

分裂的农业国,没办法全力对抗一个完整的工业强国,就近些年来的一些解密文à显示,国民政府被逼迫着三分抗日,七分对内,内部纷争的危à,远远大于外部的威胁,军阀、西方国家、落后的生产力、苏俄的威胁,这些都是内部问题,全部综合起来,就是国家不统一,谈何御外辱?

所以,苏宁要做的,就是要刻意的把高句丽从一个中央集权的成熟政府制国家给它一把火烧回部落时代,让它重新陷入分裂,让它从哪儿来的就滚到哪里去,甭管多少万年前祖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