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六百八十八 审计司(2/3)

史书全部读完,了解的不是很多,尤其夏商周史料不全,年代久远,可信度上也有问题,怎么?读史书写史书有了些感悟?你那本史书写的如何了?”

苏宁回答道:“臣所写的史书陛à不久之后就可以阅览到,但是当前,陛à却必须要明白为何商鞅会摒弃夏商周鼓励商业发展之举,强行限制商业发展,并且以法家之身份获得儒家支持,以至于对商业之抑制一直维持到今日,陛à不觉得其中有些联系吗?为何夏商周没有重农抑商,到了商鞅那儿就非要抑制不可?”

李二陛à问道:“为何?”

苏宁慢慢说道:“臣所了解的也不是很完全,但是大体可以明白,之前也对陛à说过不少臣所了解的,比如李俚变法,就是因为他认为巨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以至于类似于米粮这一类生活必备之物的价格太贵,以至于百姓们买不起,从而会导政局不稳,威胁到国君的地位,所以就推行了抑制商人的举措。

想想也很合理,因为要限制商人操控物价,从而稳局面,让人人有饭吃,土地虽然归农人所有,但是产出粮食却会被有心之人所收购,所囤积,不卖,以至于城池中不从事农务没有土地的住户失去了粮食的来源,市面上米价就越来越贵,那些商人就可以获得巨额的利益,但是百姓财力有限,买不起那么贵的米,吃不饱肚子,就只能闹事了。

商人所造成的国家动乱,在周后期屡见不鲜,乃至于巨商大贾可以进而为官,操控国政。为自己谋利,例如吕不韦,这些商人比之单纯的贵族更为可恶,贵族财产来源本就是确定的,有封地有事宜,不会多也不会少,而商人掌权之后却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其他商人给收拾掉,吞并他们的生意,造成某一种物品的贩卖只有一家商户供给的情况,而且还是不得不买的生活必需品。如此一来。价格他们说了算,百姓不只能高价购买了吗?

商鞅同时代的贤达们肯定也是注意到了,商鞅之前的时代,夏商二代就不说了。华夏大地基本上是荒芜人烟的蛮夷之地。商人再如何折腾。限于地域,他们折腾不出什么来,即使商代国土大增也是如此。以物易物的时代,商业发展不起来,商人也发展不起来,一直到周代。

国家统一安定好几百年,广设诸侯以开疆拓土,华夏版图基本上就确定于那一时期,周王室衰微,礼乐崩坏,诸侯争霸,为了增强国力,诸侯自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幽王失去国都之后,一直到平王东迁,周王室彻底失去了权威,诸侯已经失去控,发展也不是周天子可以说了算的,所以商业也就在那一时期因为来钱快,增强财力迅猛而广受青睐。

乃至于富商大贾可以通做生意而做大官甚至于获封贵族,吕不韦就是其中佼佼者,同时代还有许许多多大商人,掌握了很多地方的盐铁铜供应,没有盐吃,人就会死,没有铁和铜,就没办法打造农具和兵器,也就是说,这些大商人的存à反而限制了国家的军力和农业发展。

为此很多国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商鞅有鉴于此,在秦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人,打压商业,稳局势,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难看出,同时代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国家不多,很少,但是都是一时强国,尤其是秦国,最彻底,以至于一统天下。

到汉代,汉武帝将盐铁收归官办,不允许大商人经营,杜绝了商人掌控国家和民众命脉之事的发生,汉代因此而稳,为武帝进击匈奴奠定了基础,也因为此,重农抑商成为国策,为日后历朝历代所推行,这一政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到后来为儒家所曲解,变本加厉改为了歧视商人,更在后来被认为是灭商才是正道,以物易物是王道,臣不敢恭维。”

李二陛à抬起头,缓缓说道:“总而言之,你说了这些就是要告我,把商人管得太死,就会导国力衰退,但是把商人放得太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