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反攻罗文峪(二)(1/2)

月下,四千精兵一鼓作气,一夜之间急行军七十余里,在十一月初二的寅时四刻(早上4点多)便赶到了罗文峪城外五里处,度之快远秦淮的预计。~~

冬天昼短夜长,此时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罗文峪,守备府内。

一个留着鼠尾辫的女真鞑子坐于堂上,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睛扫过堂下跪着的五六个汉人官员打扮的人,虽未一语,但浑身散出来的戾气足以让这几人不住地胆颤。

此人便是负责防守罗文峪的后金大将爱新觉罗萨哈廉。萨哈廉是和硕礼亲王代善的第三子,早在努尔哈赤在位时期便因战功卓著而受封为贝勒,并参与议政。在后金征服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等战役中,他屡立战功。1627年的宁锦之战中,他带人攻击明朝塔山粮运,以五千人大败明军两万人。与他的保守派父亲代善不同,他是极为狂热的主战派,这次后金的入塞行动,正是在他和其他贝勒的支持下,皇太极才得以顺利成行。此人不仅打仗勇猛,治理地方也有一套,皇太极日后实行的所谓“恩养汉人”的战略,就属他执行的最为彻底,也是他向日后的大清提供了一个如何通过怀柔政策瓦解汉人抵抗意志的范本。这样有忠、有勇、有谋的将才,皇太极自然十分器重,让他领兵防守罗文峪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凝重的气氛持续了良久,随着萨哈廉轻风和日地一笑,骤然打破。

“李守备,那此事就有劳你了。”操着并不太熟练的汉语,萨哈廉说道。

一个精神萎靡、卑躬屈膝的中年男子听闻,立即抬起头,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萨哈廉口中的“李守备”,就是原罗文峪守备李思礼。十一月初一下午萨哈廉兵至罗文峪城下,李思礼大开城门,赍屯粮册籍投降。萨哈廉进城后,仍留李思礼为守备,以示奖赏,不过同时也杀了城中原有的副将、把总以下十几人,改由后金人充任,以更好地掌控城内的两千降兵。这样,加上一千后金军和一千厮卒,防守罗文峪的总兵力达到了四千。这四千兵力中有两千驻扎在城内,两千驻扎在罗文峪附近。

李思礼见萨哈廉说话如此客气,有些受宠若惊,吊在嗓子眼的一颗心也吞回了肚子。

信誓旦旦地说道,“萨贝勒请放心,我城既然归降,剃留辫自是应有之意。一会点卯之时,下官便在所有将士面前第一个剃,以为表率。”

萨哈廉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李大人忠义,本贝勒很高兴。不过本贝勒只给你一天时间,今天太阳下山前,城内无论军还是民,皆需剃留辫。”

说着,语气一转,又如寒冰一般说道,“李大人明白本贝勒的意思?”

李思礼心中一颤,赶紧赔笑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留不留头,留头不留,日落之前,罗文峪城内决不会有一个不剃的汉人。”

萨哈廉瞬间又变回和颜悦色的模样,拍了拍李思远的肩,“李大人忠心!本贝勒,欢喜的很!”

剃,是后金收服汉人的惯用伎俩。剃了头,就相当于给降金者烙上了印记,在新的头没长出来之前,他们无论走到哪都会被看出是已经投降了金人。明朝程朱理学盛行,讲究身体肤授之父母,又讲究忠君爱国,所以这样的人即便回归了明朝,也会被视作不忠不孝之人,这辈子就别想抬头做人了。尤其对于军士,不被朝廷治死罪就很不错了。所以,历史上很多被剃了的明军,最后就真的死心塌地地归顺了后金。

萨哈廉目前手上仅有两千正规后金军,一千布置在大安口,一千就在罗文峪,兵力算不上多。虽然以目前的情况看,明军撇开后金主力而大举反攻大安口和罗文峪的可能性极小,不过深谋远虑的他还是不敢大意,要在最短时间内归化这些降兵,以充实这两个关隘的防守力量。而让这里的所有汉人军民剃,是他实行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