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九章 邀请(2/3)

是理论数字。比如秦琼是国公,理论上该有三千户食封,但他实际上只有七百户“真食”。到他儿子秦怀道袭爵时,只是个历城县公。

程咬金是国公,儿子袭爵国公,第三代则是郡公。

倒不是国朝吝啬,北朝以来差不多都这样,一代代减爵位和食封——其实爵位是面子,食邑的多寡才是里子。

此时的文臣武将已经习惯了这种无法躺平的封爵体系。出征立战功了,就加食封,如果没有立功,那么代代递减,只能说有利有弊。

坏处是赏赐不够丰厚,家人后代无法躺平,好处是维持了一定的活力,给后来人立功受赏腾出了食邑空间。

邵树德许诺元从老人三代不减食封,且给出的都是“真食”,不玩数字游戏,已经是数百年来有数的丰厚奖赏了。

“让李唐宾加把劲,若攻灭齐、兖,鲁国公便是他的。”邵树德说道:“齐人心中已有惧意,不要停,不要给他们喘息之机。”

“遵命。”赵光逢立刻安排。

午后时分,邵树德在修武县接见了卫州来使:新乡令谢延徽。

“谢使君真是聪明人。”甫一见面,邵树德便称赞道。

谢氏已经交底了,他们所求不多,一个相对平静地区的刺史之位罢了。甚至都明说了,若非夏王找上门来,他们都打算举家避祸江南了,因为夏、晋即将爆发大战,魏博是焦点之一,已成是非之地。

“岐州刺史一职,虚位以待。”邵树德说道:“此地山川秀丽,宁静非常,谢使君若愿,过些时日即可上任。”

谢延徽一听也很满意。

岐州是大郡,户口殷实,而且风景确实不错,最重要的是平静啊,最适合他们家避难了。

“多谢殿下。”谢延徽深深一揖。

“何必如此。”邵树德扶起谢延徽,笑道:“岐州乃关西重镇,非才高德重之辈镇守不可。我寻来寻去,竟然寻不到得力人选。直到他人举荐卫州谢使君,方解了数年之忧。”

虽然是客套话,但谢延徽听着却很舒服,因此谋划起来也尽心竭力,只听他说道:“殿下,卫州诸县,并非那么容易得手的。州城内有兵三千,黎阳有兵五千。新乡延津关、共城县各有兵千余。诸县官佐多与军士盘根错节,关系深厚,若不铲除这些守军,卫州是稳不下来的。”

“嗯。”邵树德点了点头,这些情报他已经知晓。

卫州的驻军,比起以前其实已经少了很多了,但还有万余。这些人是什么态度,倾向于罗氏还是李氏,很难说。或许还在待价而沽,谁开出的条件好就推举谁。

另外,他们对“受邀而来”的夏军是什么态度,也需要打探一下,这非常重要。

“有件事还需要谢使君做下。”邵树德说道。

“殿下请吩咐。”谢延徽拱手道。

“我受罗帅所邀,率军东进。卫州诸军是什么态度,给我弄清楚。”

其实,罗弘信根本没邀请邵树德过来。他只是打算出一些钱粮,让邵树德帮忙上表朝廷,保举罗绍威为魏博节度使罢了。但事到如今,很显然超出了他的控制,邵树德、李公佺甚至其他隐藏的野心家,已经不把罗弘信放在眼里了,各有各的盘算。

“遵命。”谢延徽暗暗思索,该用什么方式试探卫州兵的态度,以及他们家该如何谋划,以便在接下来的变乱中全身而退,甚至小有斩获。

******

魏州罗宅之内,司空颋轻声细语地汇报着出使的成果。

“夏王在孟州巡视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