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章 尝试(2/4)

;/&am;gt;

北宋开凿这条漕渠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这是古白河河道。古代白河就是这么走的,然历经多年,沧海桑田,白河已无法越过方城口,也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am;lt;/&am;gt;

或许是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十年后,赵光义第二次下令开挖襄汉漕渠,但又以失败告终。&am;lt;/&am;gt;

两次都离成功差一点,但就是这一点,使得这条运河罢废。&am;lt;/&am;gt;

其实吧,就是缺个带升船机的船闸。美国早年在五大湖开凿尹利运河,就是通过升船机让船只翻山越岭,成功通航。&am;lt;/&am;gt;

襄汉漕渠并不长,区区百余里罢了,动用的人员也只有数万,前后忙活了一个月,算不得什么大项目。但就是被技术卡住了,最终不得不花费巨大成本,让川中、湖广财货绕了好大一圈才能转运至汴州。&am;lt;/&am;gt;

&am;lt;a id="zsy" ":xiaoshutinga"&am;gt;小书亭a&am;lt;/a&am;gt;&am;lt;/&am;gt;

“赵使君,真不能想办法了?”赵克裕问道。&am;lt;/&am;gt;

人力都不是问题。又不是隋炀帝调动百余万人修大运河,还是长年累月那种。几万人搞个把月,屁大点的工程,征兵一次还不止外出几个月呢。&am;lt;/&am;gt;

“别想了。”赵匡璘苦笑道:“高宗、武后年间便动议开此渠,然实地考察后,罢废了。方城口不好过。”&am;lt;/&am;gt;

“不过,此渠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韩建在一旁插言道:“即便没法过方城口,也缩短了百余里车马运输,耗费大减。”&am;lt;/&am;gt;

“没有意义。”赵匡璘说道:“比水向南流,折而东北,平日里或无事,一旦山洪暴发,不冲毁石堰才怪。”&am;lt;/&am;gt;

“或可修陂池,减缓水流。”赵克裕思索了一会,建议道。&am;lt;/&am;gt;

赵匡璘沉吟了一下,道:“也不是不可以,能缩减百余里旱路,或值得一试。”&am;lt;/&am;gt;

“唐州有多少户口?”&am;lt;/&am;gt;

“效节军家人迁来后,有三万八千余户、十五万八千余口。”&am;lt;/&am;gt;

“今岁可征兵?”&am;lt;/&am;gt;

“不曾。”&am;lt;/&am;gt;

“邓、随二州呢?”&am;lt;/&am;gt;

“我离随州之时,有一万六千户、七万五千余口。邓州有两万户、八万六千余口。”赵匡璘说道。&am;lt;/&am;gt;

“汝州有五万八千户、三十一万余口。”韩建立刻补充道。&am;lt;/&am;gt;

“修个国道不需要这么多人。或可调集五六万民人,开挖古白河。”赵克裕以拳击掌,道:“此事还需大王定夺,我回去后便报上去。”&am;lt;/&am;gt;

“其实,要我说,还不如导洛入汴。”赵匡璘说道:“殿下所忧者,唯汴水少而平缓,泥沙淤积,不利漕运罢了。但洛水较为丰沛,或可沟通洛阳、汴州两大水系,补充汴河之水。”&am;lt;/&am;gt;

导洛入汴工程,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