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章 新潭(2/4)

消耗他的关西精兵,这种交换赚翻了好吗?北宋被人稀里湖涂斩首的教训,自当戒之。&am;lt;/&am;gt;

当然也有人会说,都被人打到洛阳附近了,地形再险要也没用,因为兵已经不行了,多半一哄而散。但能多一分优势,为什么不要?&am;lt;/&am;gt;

再者,他起家自关西,洛阳这个位置,比汴州更适合影响大西北。&am;lt;/&am;gt;

“含嘉仓城不急,现在能储放七八十万斛粮谷,也差不多了。洛阳户口还少,不着急。”邵树德说道:“不过,昨日各地送来了不少俘虏,我拨一部分人手给你。冬日枯水之时,漕渠进一步清淤。”&am;lt;/&am;gt;

漕渠与洛水并行,一路向东出城,然后在偃师县一带汇入洛水。&am;lt;/&am;gt;

漕渠是人工航道,其水源一部分来自被其截断的瀍水,一部分来自泄城渠排出的雨水之类。如果水位过低,新潭那边的水闸还会打开,由洛水为其补水,确保航运畅通。&am;lt;/&am;gt;

“遵命。”李延龄应道。&am;lt;/&am;gt;

其实这事不全归李延龄管,邵树德这话也不是对他说的。秘书监卢嗣业已经在旁起草文件,事情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都水监和工部身上。&am;lt;/&am;gt;

“若发洪水,可有应对之策?”邵树德突然问道。&am;lt;/&am;gt;

开元十四年秋,瀍水暴涨入漕渠,漂没诸州租船数百艘,溺者甚众。&am;lt;/&am;gt;

上阳宫那边,洛水几次发洪水时,也淹过不少地方,为此玄宗不得不加修了堤坝。&am;lt;/&am;gt;

“殿下,城西千金池,上阳宫秋池,紫薇城九洲池或疏浚完毕,或清淤大半,库容大大增加,不碍事。”李延龄说道。&am;lt;/&am;gt;

城西主要是洛水、谷水入城,有着三个湖泊水库,确实可以调整洪峰。&am;lt;/&am;gt;

新潭主要用来调节瀍水及连日暴雨下泄城渠排出的水。&am;lt;/&am;gt;

这些水的最终流向,都是穿城而过,东北向流入洛水。&am;lt;/&am;gt;

“千金池我看过,确实很大,不错。九洲池、秋池有些小了,清淤过后,库容还是不够。明日让都水监赵克裕过来见我,我担心以后雨水少了,漕渠、运渠水浅,影响到航运。”邵树德说道。&am;lt;/&am;gt;

千金池、秋池、九洲池、新潭,总计四个水库,后三个在城内,库容比起千金池还是少了太多。&am;lt;/&am;gt;

其实还有个夏王池(魏王池),但那只是个景点,算不得水库,小了点。&am;lt;/&am;gt;

既然都于洛阳,邵树德就不得不为航运的事情操心。&am;lt;/&am;gt;

气候冷期即将到来,降水减少之后,一旦漕运停摆,便只能走陆路运输,成本激增。根据司农寺报上来的数据,一辆马车,在路况较差的驿道上,只能装载十五斛粮食(约0.8吨),在路况较好的驿道上,可以运输三十余斛粮食。如果是新修的一等国道,那么可以运输四十斛以上。&am;lt;/&am;gt;

但如果走运河,一艘船便可以运一千五百斛粮食,是马车的数十倍乃至百倍,成本还低得多。&am;lt;/&am;gt;

洛阳,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