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七二章 投资考察(三)(2/3)

交纳农税之外,其余都归农户所有,多劳多得,这样一来农民的干劲自然十足,而情绪自然高昂。

众商人听了之后却都沉默起来。原来华东政府的土地政策在上海一直都是一个相当有争议的话题,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支持的多是中下层,反对的则是以上层社会为主流。这些商人们虽然不算是什么大地主,但每人的田产都在千亩地以上,当然他们不是靠地租赚钱,因此为雇农、佃农的剥削也不高,而且也都看不起那些严酷剥削农户的地主,但他们也都对华东政府的土地政策并不赞同,这不就是明抢土地嘛。只不过他们都不是靠土地赚钱的人,对此的反应也并不强烈。

但现在看到了华东政府的农村样子,也让不少商人原来的想法却都有些动摇了起来,虽然海外华人的手段并不值一论,但他们对农村的治理确实是真有些本事,【桃花源记】中所描叙的农村景像:“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也不过如此吧。这么看来海外华人的土地制度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

而参观造一段落之后,华东政府又组织了一场演讲会,由秦铮作了一场以【工业化与国家发展】为题的演讲。从工业革命开始说起,以英国、美国、徳国、日本这4个国家的工业发展为例,说明现代国家的发展,也就是工业化的发展,沒有工业化,也就没有强大的国家,而且工业化并不是建立几个工厂,而是工业生产活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取得主导地位,工商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并且建立工业生产活动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而要实现工业化,必须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才行,这是现代国家走向富强的唯一途径。华东政府就是致力于建设工业化国家,同时也希望众商人能够协助华东政府,一起共建设中国的工业化。

这场演讲给商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憾,虽然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也己经认识到了工业的巨大作用,张謇就提出过“实业救国”的理念,但这个时代的中国毕竟还是一个以封建 为主的社会,工商业者虽然不再是社会的最底层了,但仍然社会地位仍然不高,位于社会最顶层的依然还是仕大夫阶层。就像盛宣怀虽然是由商入政,挂着从二品的官职,己是不小了,但仍然被官场中人视为一个商人,而不是官员。有些商人到是知道,在欧洲列国中,商人的地位很高,甚致可以左右国家的政策,而且不少国家的官员,甚致是国家的首相或大统领都是商人出身,这在清廷这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谁都没有想到,华东政府在这方面确实要比朝廷激进得多,要将工商阶层提升到社会的主导阶层,这个跨越实在是太惊人了。尽管众商人都是理智而现实的人,并不是轻易能够被忽悠得了的,但这时也都不由得一阵激动,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负责安排他们参观的叶岩福表示,甴于前期的参观活动都是甴华东政府组织安排的,难免会让商人们认是有所准备,而让商人们自由活动,可以让他们看到青岛最真实的一面。

商人们听了这个决定之后,也都颇感兴趣,虽然在参观的时候颇为震惊,但商人们毕竞都是见多识广,回来认真一想,恐怕海外华人肯定在事先有所安排,自己所见的最多只有五六分是真实,由其是在官办、官督商办的工厂里干过的商人,对这种事情也是施空见惯的,因为洋务派创办的工厂里,也常会有官员来视查,而每次在视査前,工厂里都要准备好几天,让官员看到最光鲜的一面。当然海外华人的工厂就算只有五六分真实,也经很不错了。

于是就在次日,商人们三三二二,各自结伴,青岛的街道上闲逛,盛宣怀、张謇、朱葆三、叶贻全、严信厚、周舜卿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