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抚(八)(2/3)

人做工为生,原来海外华人在北京成立保卫所,警察局,清理北京下水道,需要大量的人手,也是为北京居民提供了大量的谋身岗位,一般一个4-5人口的家庭,有一个人做工,差不多就能养活全家了。在老家人的主持安下,庄亲王府里共有7个人出去做工,也足以养活这2o余人。

见王爷突然回来了,留守在府里的人又惊又喜,纷纷哭拜于地,连庄亲王心里也不好受。哭过一阵之后,众人才止住了悲声,庄亲王才说明自己这次回北京是奉了太后、皇帝之命,要去天津招抚海外华人,只是顺道经过北京回来看看,不过在不久之后,太后、皇帝就会正式回到北京来,那时自己才能真正回来,因此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不过庄亲王对众人的忠心十分赞赏,让他们继续看守府邸,并且留下了1千两白银,用于府里的生活开支,以及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当然也就不用再去做工了,另外将其他逃离的家人也都再招回来,毕竟在战乱的时候逃离,也是人之常情,没必要太计划了。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庆亲王府里服役了多年,用起来也顺手。

而相比于庆亲王府,赵舒翘就要倒霉得多,他毕竟是从底层升上来的官员,不仅家业没有办法和庆亲王相比,家族的凝聚力也没有形成,因此在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后,家人全都逃跑了。人民军接管了北京以后,虽然对府邸进行了淸理,但见没有人管,于是将府邸查封起来,现在自然是解封了,但整个府邸空空如也,只有满地尘土。

好在是赵舒翘对此也早有思想准备,他这次也带了几个人回来,于是命人去找,结果到是找回来1o余人,赵舒翘安排他们打扫整理府邸,并且也给他们留下了一些白银。

两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两人也都把自己的家事都安排妥当,并且又联名给西安的清廷去一份电报,禀告了北京的情况,皇宫大体安好,请太后、皇帝放心云云。

第三天一早,两人带领着军队,在天坛全部登上了李松晨为他们安排好的火车,向天津进。

庄亲王、赵舒翘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其实北京应该是中国最早修建铁路的地方,在1865年,一个叫做杜兰德的英国人在北京城外修了一条仅5oo米长的窄轨小铁路,并且试行了小火车,谁知火车的汽笛一响,京城人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惊诧:因为没有牛马拉动的车辆竟能奔走如飞,居《清稗类钞》载:京人诧为妖物。结果这条铁路迅被驻守北京的军队拆毀,中国人这才放心地长出了一口气。

随后的时间里,修建铁路,成为清廷与各国之间一个经久不衰的永桓话题,洋人们反复要求在中国修建铁路,并力陈修建铁路的好外,甚致用上了先斩后奏、瞒天过海等种种手段,偷偷修建了几条铁路;但清廷就是不答应,而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破坏风水,惊扰神灵,撞邪等等,那怕是洋人修好的铁路,也花钱买来拆除。甚致出现了虽然修好铁路,但又不许用机车牵引,而是用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进的荒诞事情。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这条铁路建成之后,才逐渐打消了朝廷对铁路的疑惑和反感,因此在1887年,紫光阁铁路尚未完工,便由时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主持,在台湾岛着手修建铁路,前后历时六年,完成了从基隆至新竹全长1o6.7公里的铁路,成为中国人自办自建的第一条实质意义上的铁路。

随后朝廷又相继批准了津通铁路、卢汉铁路的建设,从此,中国铁路事业的展,才艰难的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直到这个时候,中国也仅有铁路6oo余公里。

庚子国变之前,北京地区有津卢、卢保两条铁路,分别于1896年和1898年通车,但清政府及以破坏风水为由,不许火车进城,所以去天津要到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