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39章 】 植物王国(2/3)

的一些自尊心。

于是,萧风个人出资租下了三座位置最好的小院,在里面布置了完备的设施,让几位老人过得舒心。

…………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青石小院的落成只不过是他们旅游生活的一个插曲,游客们更在乎的是镜湖周边区域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迎风盛放的壮观景象。

若是问来过银杏村的游客,这里的春天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估计绝大部分游客会回答,壮观的高山杜鹃花海!

在银杏村周边的群山,除了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辽阔的草场之外,低矮丘陵以及森林的边缘地带,遍布着数百种高山杜鹃种类,这也是滇西北许多山脉的特色之一。

相比于其他地区,银杏村村民向大山开荒的力度并不大,周边区域仍旧保持了原始的风貌,这些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的高山杜鹃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若是换成以前,这些高山杜鹃并不太招村民喜欢,毕竟它们除了少数部位可以入药之外,既不能当柴烧,也不能喂牲口,利用价值极低。

每年的花季,银杏村周围的山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高山杜鹃,美则美矣,不过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银杏村村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随着‘镜湖景区’的开放,大量游客涌入之后,村民们视为鸡肋的高山杜鹃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镜湖景区’刚刚开放的时候,正值高山杜鹃的花季,规模庞大的花海顿时吸引了来自城市的游客,创下了不小的名头。

尤其是以薛沪生为首的摄影家以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对这些高山杜鹃情有独钟,拍摄了大量的作品,更是让‘镜湖景区’的高山杜鹃名声大震。

这时候,村民们才发现丝毫用处都没有的高山杜鹃成为了‘镜湖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银杏村甚至还拥有了一个‘杜鹃之乡’的美称。

尝到甜头之后,村民们对这些高山杜鹃的呵护就更加细致了,不仅开始约束自家的家禽、牲畜上山破坏杜鹃,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也是尽可能地不破坏杜鹃的生活环境。

甚至,不少村民还主动从镜湖公司发放的一些宣传资料进行学习,了解各种高山杜鹃特性,好应对游客们的询问。

不得不说,为了更好的为游客们服务,银杏村村民的学习热情是相当高,这也是‘镜湖景区’的服务一直被游客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

‘镜湖景区’的高山杜鹃花海除了引起游客的喜爱之外,也是引起了不少植物学家的关注,毕竟它对于研究高山植被分布、物种发展都拥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已经入驻了‘银杏珍稀植物研究所’的翟青松和他的团队,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年来对银杏村的高山杜鹃进行了筛选排查,统计除了这些高山杜鹃的品种和规模。翟青松甚至组织了一个项目组,对高山杜鹃的某些品种进行栽培实验,试图成功地实现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区的培育。

翟青松虽然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但是他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主义者,要不然他也不会加入萧风的植物研究所了。

他心里清楚,高山杜鹃极具观赏价值,若是能够实现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区的生存能力,将会为‘植物研究所’赢得一个崭新的盈利项目。

翟青松的研究项目,萧风并没有多加干涉,只需要他的‘植物研究所’能够向镜湖体系提供足够的珍稀植物,满足镜湖景区各区域的绿化需求之后,他的工作自由度还是相当高的。

更何况,萧风对于‘植物研究所’的财务控制得相当严格,萧风也不用担心翟青松拿着研究经费假公济私,给予翟青松适当的科研自主权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从目前来看,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