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13章 行军不忘打个铁!(3/5)

川人向来勤劳,但这一生所图,不就是能吃饱再围一圈摆个龙门阵啥的嘛!

于是,新兵们有样学样,砍了山中的木头当扁担,气力大的多挑点,身子骨单薄的就少挑点,平均单人挑的粮食大致在40斤上下。

只是,这倒是够人吃了,还有马呢?

不管是拉大车的还是单匹的驮马,那可都是运输主力军,是保证运输2000斤粮食的关键,宁愿人饿着,也得保证马儿的体力。

大豆竟然是这些出身农家的步兵班新兵们第一选择,许多步兵班携带的大豆高达400斤,远超川人最爱的大米。

而且,每到一处宿营地,你会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牧马人,身体疲惫值已经抵达临界点的新兵们永远也不忘给这些伙伴们补充新鲜的草料。

保持驮马的体力和健康,无疑是运输力的最大保证,在这点上,新兵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秀。

但他们的短板同样巨大。

体能差到令人难以直视!

首先是川人身材原本就矮小消瘦,不如吕三江这种北方大汉那般大只,俗话说身大力不亏,矮小一点自然力气也就小一点;

次之这个时代物资不发达,营养本就难以保证,气力自是远不如未来;

再次之是刚经历过川省内部十年大战,川省内烟土几乎可以当货币使用,连打仗都不忘带上烟枪,这身体条件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天总共只行军了50里,但大部分新兵是一到宿营地,就瘫软在地,连饭都不想吃。

还得180多名‘炊事兵’把做好的白米饭和肉汤都送过来,才勉强吃完,而后倒头就睡。

这也就是在川省内,若是到了战区,就这个模样,估计日军一个步兵中队过来,都能把这支拥有4000多兵力的‘辎重队’给击溃,夏大雨甚至都认为那都还估计多了。

这里说一下,让那来不及归队的180多名士兵担任炊事兵,两个人负责三个步兵班的吃饭,就是唐刀对他们的军法处置。

每人要背上铁锅和油料、盐等各种做饭的设备、材料,重量也高达40多斤,更要命的是抵达宿营地后别人可以休息,他们还得埋锅造饭。

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再不会做饭的人,这一个多月下来,也能成个厨子。

不然,几十号饥肠辘辘的大汉一起骂人,可没几个人能有如此强的心理素质。

当然了,肉、蛋之类的菜食不用士兵和炊事兵们自己携带,那是专用马车运输,如果经过市镇,唐刀还会让人去采买一些新鲜蔬菜,而且沿途还时常会有当地民众敲锣打鼓来送些劳军的食材。

除去基本生存的米、面需要由士兵本人携带之外,肉、蛋之类的菜食可是由军内提供的。

这其实就是唐团座给新兵们搞的第二堂训练课,体能拉练。

大量的负重和长途行军榨干新兵们原本就不充沛的体能,但又保证足够的营养,不至于亏损还算年轻的身体。

前三日,每日行军50里,好不容易等新兵们开始适应这种负重和距离,结果到了第4天,唐团座要求,每日行军60里,不到规定距离,纵算天色已黑,也不得宿营。

到第8日,行军距离已经高达70里,每天在路上行军的时间也比之前多了近2小时。

每天新兵们的状态几乎都和第一日一样,一抵达宿营地,铺好被服之后就累成死狗,刚吃过晚饭就鼾声如雷,等睡到早上六点,再重复着前一天的故事。

这种把体能压榨至极致的痛苦,令新兵们虽在私底下也有不少怨言,但却无人敢当面说。

实在是他们那位最高指挥官和他们一样,所有人都能看到唐团座每天挑着他的两坨大粮食袋,和他们一样在山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