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57章 太上皇的底气(2/3)



这些民兵保证了地方的安宁,可问题是在城市里,除了衙门之外,就没有别的力量了。

偏偏那些衙役的本事不行,数量也不够。

尤其是随着大股土匪被剿杀,许多残余又逃到了城里,继续为非作歹。他们倒是懂得大隐隐于市的道理。

赵桓成立了砍柴人,主要就是招募城里的青壮,也包括相当数量的老兵,给予武器,不定期巡逻。

所有砍柴人都能从朝廷和地方拿到一些津贴。

数量不多,一个月五斗粮食,或者是二百文钱。

但是不要忘了,很多犯人是有悬赏的,如果能破获大案,抓到要犯,又或者立下大功,是可以得到重奖,甚至是进入官场的。

旨意下达,大宋各地应声而动。

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人数不等的砍柴人。

而且这些砍柴人不光是针对暴力抢劫,一些其他案子,也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

就比如说开封,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砍柴人,破获了一个拐卖大案。

一次解救了三十七名儿童!

赵桓亲自下旨重赏,同时又严办拐卖儿童的犯人。

多年不用的凌迟之刑都拿了出来,直接给切了。

对这些专门拐卖妇女儿童,破坏家庭,丧尽天良的杂碎,不管怎么处置,都是理所当然。

赵桓弄出了砍柴人制度以后,不光是案子破获上来了,其他的问题也随之好转了,比如有的路面坑坑洼洼,砍柴人会带头修路。

有人乱扔杂物,砍柴人也会清理。

有的家庭矛盾,邻里冲突,也有人来劝解。

赵桓对于这些情形,都是不吝赏赐的。

破了一个大案子,化解了邻里纠纷……其实都是在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行善无大小,力所能及,既是善良。

在金戈铁马之外,赵桓在文治上面,也颇有成绩,这还真不是给他脸上贴金……赵桓一向主张砥砺正气,每年都会大量奖励普通人。

相比之下,虽然赵桓不打压商贾,甚至是鼓励商业发展,但是在赏赐名单上,很少有商人出现。

对于个人来说,当然可以追求财富,可是对于国家来说,追求的永远都是公平正义,是一股正气!

砍柴人的出现,对赵佶的触动很大,或者说整个大宋朝野,都被惊到了。

城中有很多劫匪,这自然是朝廷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逻辑,自然是选派能臣干吏,下去彻查到底,严惩不贷,砍下一些脑袋,震慑歹人,收获百姓的称赞。

戏台上的套路,大体如此,包拯都不能免俗。

可是到了赵桓这里,他没有遵循既定的流程,而是授权给了下面的百姓。

因为赵桓真的相信普通人,相信只要把情况说明白,然后适当的引导,就可以释放出民间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远比皇帝的旨意,政事堂的命令管用得多。

“老夫的儿子,也就是大宋的官家,他靠着普通百姓臣民,击败了穷凶极恶的金贼,恢复了燕云之地,又靠着百姓之力,中兴社稷,使得天下大治……民力可比神力大得多!”

赵佶笑着说道,完全是老怀大慰,自豪得意。他这双老眼终于看清楚了儿子的奥秘。当然了,看清楚不代表能做到,他没戏,至于眼前这位皇帝,更加没戏。

曼努埃尔一世完全听傻了……不依靠上帝,反而依靠草芥蝼蚁一般的百姓,这是什么奇谈怪论?

又是何等大逆不道?

上帝会惩罚你们这些魔鬼的!

没错,你们就是魔鬼!

赵佶面对目瞪口呆的曼努埃尔一世,一点也不着急。

知道他接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