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造反是个大工程(2/3)

行,但更重要的是道路不通畅。

道路修建起来困难,维护起来更加困难,往往需要整个社会人口稠密到一定地步,才能养得起道路。很多盛世修好的道路,比如罗马大道和秦直道,由于乱世人口下降、维护不当,很快就被废弃掉了。

神圣帝国遍地都是荒无人烟的大平原,更增加了交通的困难。

现代人提起平原,想到的是富饶宜居;提起山区,想到的大多是艰苦落后。然而,这种印象误导了我们对传统社会的理解——平原在神圣帝国,意味着更多的危险和更艰苦的环境。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平原虽然理论上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却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水。

洪水泛滥、雨水汇聚、沼泽丛生......

水不仅会破坏庄稼,还会滋生疫病。为了对抗平原,人们被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兴修和维护水利工程。但是这些代价极大的基础设施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是社会动荡,就会导致水利废弛,沼泽再生,土地荒芜,人丁凋敝,一切又不得不重头做起

即使是在17世纪的地球,这个问题都难以克服。

当时欧洲第一大国波兰-立陶宛联邦,面积高达100万平方公里,全国都是一望无际的肥沃大平原。尽管如此,其全国人口却只有不到1000万人,这还是在欧洲早已引进美洲高产作物的情况下。

之所以波兰-立陶宛联邦人口如此稀少,就是因为全国平原上遍布大量沼泽地和洪泛区,当时的波兰农民,宁愿去已开垦的熟地上给贵族当农奴,也不愿意去广袤的平原上去开荒当自由民。直到20世纪现代水利装置的修建,才把庞大的波兰平原变做了沃野千里。

相比地球古代的农民,神圣帝国贱民想要在野外开荒定居,还要面临三大额外困难。

第一是低重力导致的洪水泛滥更严重。

低重力下,水流的速度更慢,洪泛区排洪速度更低,使得这里的水灾相比地球还要严重好几倍。此外,更慢的水流速,导致泥沙的淤积更严重,导致河流改道更加频繁。已开垦的沿河熟地、修建好的野外道路,被河流和洪水再次冲毁的频率更高。

第二是这颗星球的人工生态圈属性。

比起荒原,森林对单干的农民来说更加友好。只需要几把斧头,或者一个火把,就能开辟出一片荒地,完全不需要搞什么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可是神圣帝国的人工生态圈几乎全部被野草占据,树林不仅稀少,还都是有机质并不丰富的人工林,受到《森林法》的严格保护。贱民们即使想要刀耕火种,也找不到可以焚烧的森林,这使得开荒前几年,土地难以获得足够的有机质。

第三是贵族老爷们的绝对体力优势

地球贵族对于农奴的依赖性,要远高于神圣帝国贵族。毕竟在地球,贵族和平民的工作效率、身体素质都差不多,因此平民为贵族老爷们提供了重要的兵源和劳动力。但在神圣帝国,贱民的战斗力相比贵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劳动生产率也远不如贵族。

因此神圣帝国贵族更加不在意贱民的死活,贵族老爷们也从来不会主动去组织贱民建设大规模水利设施,想要组团开荒,更是天方夜谭。

以上原因,导致了丰饶之地上的贱民,几乎全部聚居在少数农奴小镇和贵族领之外。

面对大片无人荒野,哪怕贵族老爷们想要维护道路这样的基础设施,同样是有心无力,再加上神圣帝国不存在马这样的野外行军利器,导致贵族领之间的交通几乎完全断绝。

即使是贵族老爷,想横穿无人荒野,从塔西耶克走到梅多克伯爵领,也需要3天左右时间。更何况,在大荒原上迷路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即使陆洋有晨曦和康涅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