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03章 锡箔制镜(2/3)

人,不可用手直接拾取,要仔细打扫后用麻布抹过,坊内诸人不可赤足,亦不可徒手操作。”

工坊主簿在一边快速的把张军的话记录下来,以后这就是操作手则了。

“锡箔可备好了么?”张军用麻布仔细的把玻璃板擦拭了几遍,反复的查看是不是干净了。没办法,这个时候只能靠眼睛。

杂役把提前准备好的锡箔一应物品拿了过来,张军开始操作。制作水银镜片。

其实相当简单,就是把玻璃的一面涂上蜡,把锡箔覆到另一面上,用软毛刷子弄平整,然后放入箱内,再把水银倒上去。

水银可以溶解锡,让它牢牢的吸附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锡膜。

等一会儿反应结束,把玻璃板取出来,一块水银镜片就完成了。

事实上水银镜片的反光性并不是太好,现代的镜子要么是纯银的,要么是铝膜的,还有合金膜,水银溶锡工艺在六十年代就淘汰了。

但是在这会儿,在大唐,这就是神物。

镜子虽然起源特别早,到大唐这会儿已经度过了好几代,从黑曜石过渡到了白铜镜,也采用了灰锡技术,但终归是金属镜,清晰度反光性都相当有限。

这会儿韩监丞等人围着张军看他操作,镜片拿出来的时候又是背朝天,还谁也没有注意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军把镜片扣在桌子上的麻布上面,叫来杂役用油漆把水银锡面仔细的涂封,又很奢侈的用火漆封上了边口。

“可有木作?”

“有,仆下去传。”

另一边,几个匠作配合着杂役把一张一张的玻璃烧结了出来,小心的抬到木架上。这一会儿已经五张了。

高炉里空了,需要重新加注原料。

张军估算了一下,这一座炉一天下来能生产差不多一百二十片一米乘六十的玻璃板儿。

“若是有需要,可以增加厚度,”张军给韩监丞讲解:“若有寸厚即可做瓦了,通透性要稍差一些,但仍可透视透光。

若是想增加硬度,只需裁好尺寸后回炉锻烧,再使之迅速冷却下来即可。只是某却是未想到迅速冷却的法子。”

“可以覆水么?”

“不行,”张军摇了摇头:“会炸裂,只能用风,但普通之风达不到结果。”

这就是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了,二次锻烧后用冷风迅速降温定型,什么都不用添加,就是如此简单,但是却相当不容易达到。

木作来了,张军结束话题,把木匠儿招到近前让他看扣在麻布上的镜片。

“你按此尺寸做个四边框,能把此物放进去卡住就好,背后再以软木条固定即可。无须纹饰,只要平整光滑。”

木匠作看了一下,取铁尺量了外廓尺寸但回去制作了。这东西简单,一会儿就好。

“郎君是试验镶嵌?”韩监丞看着扣在桌上的镜片好奇,不知道郎君刚才鼓捣了这么一番到底是要干什么。这已经不通透了呀。

张军微微一笑:“丈人莫急,稍后便知。方才某的操作丈人可是看明白了?”

韩监丞点了点头,捻着胡子盯着镜片,想不明白。

操作程序对于他来说那是相当简单的,现在就可以马上重复了。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

没用多久,木匠作拿着做好的镜框过来了。

张军接过镜框放在桌面上,再把镜片放进去卡好,看了看没有问题,让木匠作来用软木固定。

这是大唐的第一面水银镜片,他是一定要亲手完成的,回去送给媳妇儿。

都弄好了,张军拿起来晃了晃试了试,稳当。用刮刀刮去正面的涂蜡,自己看了看,完美。

抬头看了看韩监丞,笑着问:“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