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章 孤城血卜(3/36)

骑士们大是兴奋,异口同声一句:“刀兵来临,我等只跟定总事!”正是有了这四百名劲健骑士,田单才举一反三,将族人精壮与骑士混编成军,一支家兵立时成就。

成军事定,田单立刻聚集族老并各家家长,一番细密商讨,将全族分成了六支“车行部伍”:财货粮食与老幼女眷全部上车,五十岁以下男子全部充当驭手,每部一个百人队两翼夹持护卫。方略商定,族老与家长们立即行动,一个时辰方过,各队人口编排就绪。

三更之后,田单一声令下:“所有车辆,全部安装铁笼!”

田氏商旅大族,合族各色载货车辆两千余。此刻集中到货仓车马场的,却只是六百多辆异常坚固、宽大车身车轮全被铁皮包裹的牛车,其余轻巧车辆全数被裁汰。寻常时日,这种车辆专一运送铁料盐包,由两头肥壮的黄牛驾拉,最是吃重且耐得颠簸驰驱。饶是如此,田单还是早早便给这种牛车打造了一件奇特物事——铁笼。

铁笼者,笼住车轴之铁具也。外有一尺铁矛状笼头,根部是一个厚有三寸带有十个钉孔的圆形铁壳,卡在车轴顶端,用十个大铁钉牢固地钉在车轴上,与整个车轴结为一个整体。寻常商旅车队互不相撞,铁笼自然无用。然则若是千军万马的战车战场,这铁笼便可大显功效。敌方战车无论如何也不敢并行抢先,或撞上来翻车。究其竟,铁笼本是春秋车战时期的特殊“兵器”,随着战车的淡出,也早已经成为罕见物事。田单经管商事日久,有了一种凡事不忽视细节的习惯,在仔细谋划有可能遇到的险境时,不期然想到了“临淄商旅渊薮,万商争迁,车流抢道”的危险,于是早早打造了几百副这种早已经被人遗忘的铁笼。

风灯火把之下,数十名工匠一个时辰将铁笼叮叮当当装好,黑黝黝大铁矛成排列开,衬着铁皮包裹的车身车辕,一片铁色青光触目惊心。

田单一挥手:“二百辆车载人,立即分派各部伍。四百辆车装货:一百辆盐铁,两百辆粮食干肉,十辆药材,其余九十辆装载财货。”

“总事,”家老低声道,“财货原本装了三百辆,九十辆,只怕少。”

“财货精简!”田单毫不犹豫,“珠玉丝绸珍宝类全部坚壁,只带生计必需之物。”

“明白。”家老一声答应,匆匆去了。

整整一夜,田氏部族终于收拾妥当。次日午后时分,惊人的消息传来:触子的四十三万大军在济西全军覆没。当夜,临淄城商人开始了秘密大逃亡。唯有田氏部族岿然守定府邸,捺性等待着齐军最后一战。三日之后,达子战死,二十万大军作鸟兽散了。然则,更令都城国人震惊的是:田氏王族并一班大臣,竟连夜悄悄逃出了临淄。就在那天夜里,临淄终于爆发了逃亡大潮,到天亮时分,临淄城已经是十室九空了。也就在这天夜里,田单痛心疾首地断然下令:全族起程,东去即墨!

即墨,与这支田氏部族有着久远的渊源。

作为王族支脉,田氏代齐之初,田单族祖先被分封在即墨。那时,即墨是齐国东部最大的城堡,也是齐国的东部屏障。说是屏障,主要是预防东夷侵扰。到了春秋末期,东夷经过齐桓公发端的百余年“尊王攘夷”,大体上已经被齐国化成了农耕渔猎的齐国民户。作为举族为兵掠夺袭扰平原农耕的东夷,事实上已经星散解体了。正因如此,齐国东部也没有了经常性威胁,即墨的要塞屏障地位也渐渐淡化了。领即墨封地之初,田氏部族也是举族为兵,全力追剿残余的东夷部落。及至大局平息,田氏利用即墨近海之便,渐渐拓出了一种独门生计——利用海路做海盐商旅。即墨出海,北面可达辽东与高丽,南面可达越国琅邪,东面则可达更远的东瀛诸岛。齐国的海盐有两处产地,一处是临淄北部的近海区域,另一处是齐东近海区域。而齐东海盐,以即墨为集散地。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